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十 动荡难消倚山河,纷争不灭凭谁论(上) (第2/3页)
怎么会呢?在别苑,每次吃饭,你跟我谈你以前那些琐碎事情,不都滔滔不绝么?” 天绍青讷讷道:“那……那我现在……说不出来,总之……” 柳枫接下话道:“总之这才是真正的你,是我认识的青儿,如果你不做那些事,也就不是你了,就算再给你一次机会,我知道你还是一如既往。” 这次他说的很认真,深深地凝望天绍青道:“而这……正是我柳枫所做不到的。” 说这话的时候,柳枫心里冒出一句:就像你对一个素不相识的船夫也可以嫣然一笑,为他撑一把伞,挡住倾盆大雨,这才是你。 气氛忽然沉闷,天绍青见柳枫陷入呆茫中,自己也不欢畅,话锋一转道:“兵策既然是你写的,不可以再写么?” 柳枫转身长叹:“我可以重新写,但关键是兵策里记载着南唐的国政、兵力等机密要事,目今南楚已亡,可马氏旧将又再次叛乱,边犒平反失败,折损了南唐五万人马,加上王启生与王贺报复,秦淮河前番被他们下毒,虽然事情业已平息,可百姓对朝廷已有了非议,民心涣散。哎,朝廷兵力又有不足,损耗巨大,需要段时间休养生息,倘然真正的实力外泄,郭威势必派兵趁虚入侵,倒时……” 一言未毕,天绍青脸色陡变,急道:“那……岂不是酿了大祸?我们赶快走吧?兴许赶去洛阳还来得及。”说罢,就往出走。 柳枫忽然觉得她真是个急性子,同时也被她对自己的关心所感动,叫住她道:“既定的事实无法改变,郭威初立大周,驱逐隐帝而灭后汉,造成与北汉积怨颇深,北汉原本就与后汉一脉相承,如此一来,北汉主刘崇誓必寻郭威伺机报仇。征战时日过久,消耗人力物力,郭威也需要休养生息,暂时不会有事。” 天绍青止住脚步,沉默了半响,叹了口气道:“跟你在一起,我这个江湖人,好像什么都不会。” 柳枫抿唇而笑:“你不需要和我一样,何况你会听琴,知道我的心,这就够了。”一时动情,拥她入怀。 天绍青内心起伏不平,从他怀里抬起头道:“柳大哥,不论有多危险,我都陪着你。” 洛阳之行,绝不简单,她如是想。 山里的生活,果真充满了无限清静,除了吃饭时,妇人和儿子稍有吵嚷之外,多数时间都很沉寂,当然也空下很多闲暇。 合家团圆,日子虽苦却甜,恐怕是天下所有父母所希望的,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感染着柳枫,天绍青总能从他脸上看到微笑。 妇人的儿子名叫桑小小,也许是柳枫隐掉了杀气,桑小小也没了顾忌,成天拉着柳枫说这说那。 天绍青甚至还看到柳枫教桑小小练字。 每日和自己谈话罢了,柳枫几乎都为桑小小讲书,声音温润,完全不似平日的冷漠无情。 或许,他原本该是如此,也许只有这一刻,他才能彻底放松,无所顾忌,做回那个真正的他,不需要猜忌和阴谋,不需要杀戮和流血,不用处处防范别人。 山间听不到琴声,却总能见到柳枫畅快微笑,两人晚上都会逗留林间,坐在一堆火旁,烤几只山鸡。 野味很浓,香味很重! 天绍青记忆犹新的是,柳枫谈论那段乱世亡国史,他眉峰拢攒,兴致高昂,边走边讲,口若悬河。 那一刻,大地山河似都静止不动,暗黑的山林,只见柳枫的青衫在飘,划出个令人迷醉的世界。 天绍青很震撼,第一次听他分析国家大事,谈论乱世割据,动荡的岁月,沙场的铁骑铮铮,久久在耳边回响。 火光映照下,柳枫一面踱步,一面讲着以往。 讲这些的时候,他的话忽然就很多。 她明白,若非他兴趣如此,绝不会这样。 他去过后晋,看过那一场亡国仗。 那一年,天绍青十二岁,随师父李玄卉游历江湖,柳枫却初出茅庐,观摩战乱。 要说这五代王朝中,后晋、后汉的建立者都曾是后唐大将,但李存勖死后,失去了倚仗,失去了控制,都存了异心,渐渐拥兵自重,借机立国。 大周国亦是郭威取自后汉天下,最早灭亡的后梁王朝,亦是朱温篡夺大唐天下。 后梁最终被柳枫祖父李存勖剿灭,报了朱温欺大唐之仇。 如今,五代争雄,十国乱世,可十国中,多半国家还是藩王割据造成。 人的野心无穷,如果有权利时时诱惑,随时都将有可能被自己的亲信手下背叛,就算是手足兄弟,也会夺你性命。 柳枫从唐王朝没落中总结出个道理,祖父的英勇要继续,才学要继续,可惨痛的骄奢yin逸,就是亡国的耻辱。 柳枫眉头一扬,便说起了后晋高祖石敬瑭,说后晋立国不是光明正大,石敬瑭不能称为英雄,和他祖父李存勖,和他祖先**用,无法相提并论。 他李家的唐王朝是依靠英勇,拼命夺来。 而石敬瑭是拜契丹主耶律德光作父,求得契丹援兵,才推翻了唐明宗李嗣源子孙的朝廷,被契丹拥立为帝。 石敬瑭付出的代价非但称臣,更称儿皇帝,甚至割让燕云十六州。 柳枫言辞激昂,或许因为石敬瑭背叛了后唐王朝,他心生不满,可以看出,他对石敬瑭毫无好感。 却说唐明宗李嗣源虽是欺他祖父江山,害死他的父亲,可毕竟李家唐王朝的辉煌依旧,仇恨撇过,石敬瑭与李家江山相比,还是唐王朝在柳枫心里的分量重些。 所以他宁愿认可李嗣源,也轻鄙石敬瑭。 燕云十六州本是北部的天然屏障,却因石敬瑭拱手相让,使得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成了契丹掠夺中原的踏脚石。 一打仗,势必要有死伤,如此以来,北方遭到严重破坏,百姓连年旱蝗涝饥,饿殍遍野,民怨沸腾。 那一年,后晋便是如此,以致后晋形势出现空前危机,后晋出帝石重贵又与契丹闹翻,失去仰仗。 石重贵非但不思进取,反而越发骄纵荒yin,小胜契丹便得意非凡,殊不知自家之所以能侥幸打败契丹,并不是能力突出,而是契丹内部出现了难以调和的矛盾,自顾不暇而已。 后来事实证明,契丹很快国内稳定,又反扑回来,石重贵的大军再也无力抵抗,节节败退,其下大将张彦泽于是叛变投敌,押解石重贵面见契丹主。 身为一个帝王,国家处于危难之时,重心居然不是整治国政,反而劳民伤财,搜刮百姓,挥霍无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