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 出征之前 (第2/2页)
小子今天不知道搞什么名堂,在这里磨磨唧唧的? 干脆利落地拿下出征的差事,赶紧就开干了啊? 听老头子这口气,可有点不高兴了啊? 别看他喊着福康安的表字,显得有多么亲热,若是稍后的奏对再有所不当,今天可能吃不了兜着走。 阿桂想到此处,渐渐的额头上渗满了汗珠。也不知道是天气热的,还是心情急的。 福康安再拜了一下,说:“回皇上。奴才不是不愿提皇上分忧。只是,若要前去福建平息台湾的乱贼,奴才担心会有掣肘。” 阿桂这一下听明白了福康安想要干嘛了。 他忽然想起来,福康安所说的,要拿到闽浙总督的位子。 今天这君前奏对,福康安已经把这话讲的很清楚了。 这话阿桂能听出来,在场的其他人当然也能听出来。 只是,现在战事不利,和珅自己力保的人又都是废物,没一个能解决问题。他现在也不敢再多吱声了。 而乾隆听完福康安的话,仍旧是面无表情。 作为君王,首先要体现的就是威仪。 而威仪的展现,最重要的一条,便是不能随意展现出自己的情绪状态。 喜怒不形于色,这是最起码的条件。 面无表情,并不代表没有想法 做君王的,有驭臣之术;做臣子的,当然也会揣摩上意。 阿桂静静地跪在那儿,仍旧是捏了一把汗。 前年出征甘肃,阿桂是军中的一把手,临出征前,可没有向皇上提过任何要求。 也许是不敢,也许是不愿。总之,福康安刚才的举动,在阿桂眼里看起来,是那么的大逆不道。 阿桂此时,甚至开始盘算起,若是乾隆不让福康安去,该怎么向皇上奏报,让他卸了自己军机处领班大臣的职责,亲自带兵再跑一趟东南了。 “阿桂,替朕拟旨。” 乾隆忽然说话了,像是有了决断。 “闽浙总督常青,平叛不利,着革去总督之职,即刻入京。闽浙诸事,由福康安署理。” 简短的一句话,就将闽浙官场整了个底儿掉。 阿桂听到乾隆的这个旨意,立即应声。他又瞥了一眼和珅。 呵呵,面无惭色,脸皮真厚。 我儿阿迪斯发配伊犁之仇,可要慢慢跟你算! 阿桂知道,乾隆答应了福康安的要求。虽然署理总督,只是个代理职务,可是作为总督的一应权限,哪个都少不了。 总督,辖制了两三省的军政大权,妥妥的封疆大吏。 这福康安在随阿桂平定陕甘之乱后,便留任当地,署理陕甘总督。 乾隆这是希望福康安能够文武双全。 而福康安也一直尽心竭力,替自己的姑父,如今的老皇上分忧。 现在,皇帝答应了福康安的要求。 该福康安表态了。 福康安跪谢了乾隆的人事任命,接着便直接以闽浙总督的身份,痛陈福建官场之混乱,民生之凋敝,台湾在任官员之尸位素餐。 他迅速的进入了状态。 阿桂渐渐的也平复了心情。 他之所以如此在意平定台湾林爽文的军权,便是因为他和福康安谋划已久的事情——将流落在台湾的某位“大爷”接回来。 这位“大爷”,是他们对抗和珅的终极资本。 ... ... “什么?你说大爷已经不在台湾岛上了?” 阿桂带着福康安回到自己的府邸,首先就先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福康安却笑着让阿桂坐下,拿出一张纸条,塞给阿桂。 阿桂打开来一看,紧绷的面部顿时松弛下来。 “贤侄,你可把我吓死了。这件事,可开不得玩笑。” 福康安机敏地回了一句:“咱们谋划的事情,可关系到大公子的处境。谁愿意让他一辈子在伊犁那种地方受苦呢?” 阿桂听完福康安的话,心中一股异样的感觉。 自己就好像赤裸裸地暴露在他面前,什么想法、动机,都被福康安揣摩出来了。 哼,过慧易折,你可别整天卖弄你的聪明。 阿桂心中不快,闷哼了一声,脸上却还是和和气气的样子,转头捧起茶碗,品起茶来。 福康安背着手,踱了几步,接着又说了一句话:“不过,虽然我们知道大爷的动向,但是据线报所说,似乎他身边的人,跟和珅有关系。” 阿桂惊的差点将茶碗摔在地上:“你什么意思?” 福康安面色凝重的说:“这是柴大纪身边的人透露的。半年前,这柴大纪忽然行事谨慎小心,不再敲诈乡里。据说,是有和珅的人给他通风报信,说有人在查他。” 阿桂听到这句话,惊的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和福康安密谋此事半年之久,自觉行事甚为机密,不应该有所泄露。 怎么和珅的人,会知道我们在暗访查探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