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4章 仪式 (第2/2页)
容。他对着众人拱拱手道:“小公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岂是我这样的人可以议论的?我只能说,小公子的聪慧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等的想象!不要说大公子与二公子,即便是与大晋的其他公侯府中的工资相比,也毫不逊色。” “孟哥,你太言过其实了吧。我可是听说小公子为人傻傻愣愣的,连普通人也比不上。当初为了出府门,居然还去爬墙头,连累你因此而被管家责罚。”其中有一人听到张孟的评价,却与自己的认知相冲突是,不由出言反驳道。 “你那都是老黄历了,岂不知这半年多来,小公子屡有惊人之举。别的不说,只说在学堂之中以五岁之龄背诵三苍,便不知道超出了多少人。你这半年来一直待在广武县,也难怪不知道此事。”另一人则是对张韬的时扬名略有耳闻,不等张孟开口便为自家小公子辩白起来。 而此时,作为议论对象的张韬,正坐在棋盘之旁,看着父亲张华与大哥张祎之间上演的父子对决。由于前世家庭出身原因,他一直将精力放在学业上,对于围棋并不精通。但是由于传媒的发达,他也曾钻研过一阵棋谱,关注过一些棋赛的比赛。尤其是“阿尔法狗”事件,确实让他对围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他与二哥相对而坐,二人目不转睛地关注着棋局。 不得不说,父亲张华的段位太高,从开始起就在局面上压制着大哥,让他顾此失彼。他勉强支撑着局面,在蜡烛之下,已见额头有汗水冒出。在这天寒地冻的深夜,别人都是被冻得瑟瑟发抖,他额上却是一阵升腾。看着棋盘上的局面,张祎举着白子迟迟难以落子,良久之后,终于颓然道:“我又输了。” “大兄,这是第四局了吧?你这棋力的差距有些大啊。”张韬丝毫不在乎大哥的感受,见到张祎认输,不由又在他伤口上撒了把盐。 “当世诸贤,能在棋力上胜过父亲的,绝对不超过三人。大兄输了又有什么奇怪。你岂不知当初六路大军伐吴,每天里所用粮草辎重何止亿计,父亲作为度支尚书总览后勤,手持算筹片刻而定。即便是当今陛下,在棋艺上也只能以父亲为师。” “昌叔,你已从国子监肄业,接下来有何打算?”一局完毕,张华放下手中黑子,听到二兄弟相互打趣,不由看向张韪询问了起来。 “回父亲,孩儿自感学业毫无寸进,宁愿在家侍奉父亲。” 张华皱了皱眉头,缓缓道:“为父素知你生性淡薄,然则自古学而优则仕,修齐治平乃是圣人之道,前日偶遇卢子笏,说你学业精深,有心将你的乡品定为三品。无论如何,你都要慎重考虑才是。” “卢子笏是谁?”张韬听完,不由一头雾水。 “卢子笏乃是范阳卢氏家主卢珽,当前身为幽州大中正,典掌选事。”张华有心指教幼子,继续道,“卢氏乃是幽州右姓,昔日为父出仕,也多亏卢珽之兄卢钦举荐,方才扬名于洛阳。” 张家位于方城,虽然在本郡也算大姓,但是跟在涿县的卢氏相比就算不得什么了。 卢氏乃是儒学名门,开基祖卢植师从大儒扶风马融,与郑玄、管宁、华歆均是同门。在儒学这一块,马融可以说是绕不过去的一代学术巨擘。所以无论郑玄、卢植,还是管宁、华歆,都是货真价实的儒学正宗。 卢植即为当世大儒,造诣精深。世称关中以马氏为尊,东州以郑玄为首,北国以卢植为先。正因为其深孚四海人望,无数学子负籍远行,拜入其门下,即便强如公孙瓒与刘备,当初也只是其门下一名普通弟子而已。 卢植不只是学问好,打仗也是一把好手。黄巾之乱开始后,卢植作为北中郎将,对垒的一直是张角麾下的主力。与皇甫嵩和朱儁一起,被朝廷称之为“三中郎”。 卢植去世后,其子卢毓成为曹魏政坛常青树,侍奉从曹cao到曹髦五位君主,官至司空,爵封容城侯。卢毓生卢钦、卢珽。卢钦官至吏部尚书、侍中,爵拜大梁侯。在山涛之前,一直是卢钦典掌大晋选事。其女婿便是平原华氏家主、观阳县伯华廙。 其中还有一段典故,当初卢钦为了举贤避亲,一直不举荐女婿华廙。所以在卢钦去世之前,华廙也是一直赋闲在家,几十年无法出仕。 当然卢钦于前年去世,华廙于今年起复为城门校尉,也意味着平原华氏开始了重新崛起的势头,未必不能重现乃祖华歆时代的荣光。 卢钦死后,范阳卢氏在朝廷中以卢珽为首,虽然声望稍减,毕竟树大根深。卢珽当前身为幽州大中正,幽州士人想要出仕,还是避不开卢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