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_第36章 各怀心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章 各怀心思 (第2/2页)

过拜帖,眉目间充满疑惑,“告诉他,就说我不在家,让他改日再来吧。”

    “是!”

    张烈弓着身子,转身欲退。

    “等等!”

    张祎叫住张烈,沉思再三,却将田契递给张韬,轻轻道:“大兄虽然不忍苛责于你,然而此事毕竟是你惹出来的。既然石崇前来府中,你便将田契退还回去吧。”

    “喏!小弟必定不令大兄失望。”张韬接过田契缓缓朝外面走去。

    一瞬间张祎有个错觉,这个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弟弟,是不是太镇定了点?

    ——————〇〇〇——————

    石崇在张烈的引领下走入客厅,并没有等待多久便见到了张韬。

    他也只能是暗叹,这个张祎,比自己想象中还要迂腐。如今的大晋,没钱几乎寸步难行,作为广武侯世子,真以为洁身自好便可以独善其身了吗?

    自己投帖拜见的是他,他却让幼弟出来,其中意味已经不言自明。

    不过,这些正是自己想要的。若真由张祎出来相见,只怕二人面目相对,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张韬走进客厅,见到石崇端坐在席上,不由道:“小子见过石常侍。”

    石崇摆了摆手,轻笑道:“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应该知道我此番前来的目的。”

    “还请石常侍指教!”张韬施了一礼,背着手施施然地走向对坐。

    “大兄,阿韬还是个孩子啊!”

    目送幼弟离开,张韪看向张祎,不自觉地提高了声音。

    方才张祎责备时,他俯首承受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是此时此刻,他竟然有些生气。幼弟做的再过,总归只有五岁,独自面对石崇,又如何是这种人精的对手?

    “昌叔,只怕你我都看走眼了。阿韬这半年来所作作为,你觉得是一个孩子该做的事情吗?你是否记得自己五岁的时候在干嘛?”

    张祎神思不属,悠悠道:“自古早慧者必伤,盖因锋芒太露。你我虽是兄长,也不能时时照看于他。况且母亲一直对阿韬宠溺有加,路总归要让他自己走下去才是。”

    张韪听后一阵漠然。

    大兄虽然已经说得足够含蓄,可是他还是听明白了。那就是阿韬乃是父母晚年得子,如果不能在幼年时期有所进步,那么成年以后又有谁能够庇护得了他?

    要知道父亲如今已经年近五十,所谓“五十而知天命”,说句不孝的话,谁又能知道父母能够活多久?

    既然在小小年纪就表现出这般聪明才智,为了他好,接下来要么禁足,让他在家中苦读;要么就只能任由他发展,将他早日催熟。

    他是倾向于前者的,在他看来,大晋虽然一统,然而具体的矛盾并没有解除。国子监中,他与同窗谈论最多的,还是朝廷以后的走向。

    当今掌控朝政的三大势力,乃是宗王、功臣与门阀鼎足而立。

    宗王以齐王为首、功臣以鲁公为最,而门阀以济北侯为先,这三者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支撑了大晋的江山。

    就如同宗王之中,琅琊王司马伷有伐吴之功,所建功勋并不比功臣集团要差;鲁公贾充乃是三朝元老,本身就拥有佐命之功,况且他以法家出身一手建立起平阳贾氏,两个女儿一为齐王妃,一为太子妃,是集功臣、门阀、外戚于一身的人物;而荀勖虽然身为中书监,却是地地道道的门阀代表。

    只是功臣集团在宗王的有意牵制之下,加上佐命功臣不断陨落,已经逐渐失去了制衡作用。相反的是,随着天下安定,门阀势力越来越肆无忌惮。让陛下也不得不逐渐重视外戚以制衡门阀,弘农杨氏的逐渐起势便是很明显的迹象。

    这种情况下,朝政纷争只会更加激烈,谁也说不好未来会怎样。将幼弟禁足在家安心学习,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只是很显然,大哥倾向于后者。

    既然阿韬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才智,索性在自己还能庇护的时候,任由他去做。在必要的引导之下,哪怕有些行为过于出格,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他看了大兄张祎一眼,叹息了一声,还是抬起脚步跟了过去。虽说大兄的想法也有他的道理,只是让幼弟独自一人面对外人,他还是放心不下。

    然而当他走到客厅之外,却见石崇恰好走出厅外。

    “这么快就谈完了吗?莫非阿韬就这样直接将田契还了回去?”张韪微微有些诧异。

    “昌叔,你这弟弟不简单啊”石崇看到张韪,拱了拱手叹息一声,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

    “什么情况?”张韪一脸懵逼,他看了看石崇的背影,又看了看客厅,不由快步走了进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