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章 扶风马钧 (第2/2页)
战场之上,不管战车如何翻动,车上木人的手指始终指向南方。” 张韬听到这里,不由点了点头。 指南针原本便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之一。然而至少在唐朝之前,大多不过是利用天然磁石的指南性制作出的司南,误差性较大。直到两宋时代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才真正固定下来。 如今听到二哥介绍马钧的发明创造,让他忍不住多想,只怕这指南车的制作方法,也在五胡十六国的旷世大乱中遗失了。毕竟从描述当中,他能想到这种指南车应该也运用了齿轮传动的原理。 “其四,当初有人进献给魏明帝(曹睿)一批木偶,这些木偶被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美中不足的是,它们只是木偶而已,无法自己动作。” “经过马先生的改动以后,木偶在水车的驱动之下全都能够动起来。击鼓、吹萧、跳舞、耍剑、骑马、绳上倒立,还有百官行署。变化无穷,木人出入自由。其精妙程度,又在你所作摆钟之上了。” 张韪停顿了一下,轻轻道:“德衡先生乃天下之巧,尚且不为世俗所重。你虽然年纪幼小,聪慧出乎意料,于机关一道,自思能够胜过德衡先生么?” 张韪的一番话,如同一盆凉水兜头而下,让张韬感受到了士大夫阶层对百工的鄙视。也是,这些人做官的时候,连处理分内之事都觉得掉价,认为现实的蝇营狗苟阻碍他们仰望星空,又如何能够看得上这些奇yin技巧的玩意儿? 虽然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这些东西,甚至为了得到它们不惜挥金如土,但是对于制作的人,他们是看不上的。 正如二哥所说,这些不过是小道。真正的士大夫所追求的,永远是坐而论道,是劳心者治人,是作为一个教化者对百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不得不说,这些人非常聪明,他们从本质上对人的社会已经看透了,逐渐将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压缩在其所在的本位。 某种程度上说,二哥也是为自己好。 张家自父亲以来,逐渐将一个寒门带入到庙堂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正是需要子孙发力,将家族推向更高峰的时候。父亲不会允许自己如同马钧一般,去制作这些器具。更主要的是,如果走上这条道路,便会成为士林中的笑柄,以后再想在仕途上有所精进,就难上加难了。 作为以儒学为宗的家族,一向崇尚“君子不器”。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君子要心怀天下,不能如同某一件器物一般,只能在某方面起作用。 道是虚的,永远没有上限,循道而行,方能超脱于其上,不为万法所拘。而“器”却是有形之物,只要有形状,便会有上限,有了上限人生就极其容易受限。 二哥一向开明,不像父亲张华那样充满睿智,仿佛任何时候一眼都可以看穿你的所有。也不像大哥张祎那般威严庄重,一言一行俱是尊礼而行,好像不如此便会让人生失去意义一般。 睿智便难有秘密,庄重则失之活泼,所以在张家,他与二哥的关系最好。可是即便如此,二哥仍然对他的的行为不甚理解,更不用说普通的世俗流言了。 “二哥教训的是。” 此时此刻,他知道自己年龄幼小,无法用什么大道理去说服二哥,争论起来并无用处。因为即便争得过二哥,又能如何?无非是让亲情更加淡漠罢了。既然目前存在分歧,二哥又不是主观恶意,那就将所有一切留待日后。 张韪见到幼弟的表情,知道对方并没有将自己的那话听进去。别人也许不知道,但是对于他来说,这个弟弟是在自己眼皮底下长大的,如何不知道他心中所想? 当别人都以为幼弟是个傻子的时候,他早已看到了对方眼中不时透露出的灵动。 “终归还是太倔强了啊!”,他不由叹息一声。 父亲对弟弟分外看好,认为以后若无意外,必然光大张家门楣。确实从最近表现出的聪慧程度来看,不但自己差距明显,即便是大哥亦有所不及。 但他同时也看得出来,幼弟外柔内刚,看似不喜与人争论,实际上内心的想法从来不会因人而变。只要是他所认定的事情,也必然想尽办法去完成。 刚则易折,强极则辱,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张韪闭上眼睛不再说话,无论幼弟如何,至少现在的自己以及张府,有能力庇护于他。至于以后,听天由命吧。 车厢中传来一阵沉默,张韬为了摆脱有些窒息的空气,不由拿起那张庄园的田契,仔细看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