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_第241回 车进长春没暖气 家乡特产红尾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1回 车进长春没暖气 家乡特产红尾鱼 (第2/2页)

个典型的东北爷们,说话非常的直率:“哎哟,小伙子啊,你咋那么逗呢?瞪眼睛瞎白话,糊弄你对象儿呢是不是?”这大爷又转过脸去对刘云说:“你对象儿逗你呢,你看见这玩意儿在俺们这嘎达叫粮食囤子,就是各家的粮仓。这家伙,让你对象儿把埃及人都整出来了,这不是扯嘛!”刘云紧着鼻子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意思很明白: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儿,忽悠我,看我回家不收拾你的!这大爷一看他不小心说了实话,刘云有点怪我,自己也不好意思了。他连忙打圆场说:“闺女啊,你也别埋怨你们对象儿。你看俺们东北的小伙子多幽默啊,这家伙粮食囤子是金字塔的祖先,瞪眼睛说的跟真事儿似的,多有意思啊!我告诉你,找对象儿就找我们东北人儿,风趣幽默还实在。还有那就是都特别的勤快,你看看这车厢里的东北人儿有几个睡懒觉的呀?因为啥我们这么勤快呢?因为俺们这疙瘩他亮天早呗!”这位老大爷在车厢里大夸东北人,大说大笑,嗓门极高,引来车厢内其他人的阵阵掌声和哄笑声。我们这民风如此淳朴和彪悍,害的刘云真的是有点儿不适应。

    列车一路向北,车厢里的旅客因为这趟超长的旅程也互相的熟悉了起来,显得不那么寂寞了。经过了将近28个小时的跋涉,在转天晚上六点多时,我们终于来到雪城市火车站。早就等在车站的父母,已经是迫不及待了。我和刘云拉着行李走出火车站,看到了在寒风中翘首以盼的父母,我们顿时感到无比的温暖。刘云非常热情的和我的父母打着招呼,mama要接过刘云手中的拉杆箱,她说什么也不肯。刘云头一次来我们家,父母都围着她问寒问暖,我瞬间成了背景帝,但我却感到更加欣慰,一点儿都不尴尬!我们又开车从雪城市出发赶往我的老家古塔市,车程将近30分钟的时间。现在大家就该知道我回一次家有多不容易了。当刘云第一次走进我的家门的时候,她是瞪大了眼睛,愣是啥也没看清,就连在门口和她打招呼的meimei,她都没瞅清楚。有人说,这是激动的吗?不是,刚才零下25度的室外进入到26度的室内,这五十多度的温差,足以让我们的近视眼镜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刘云一边眯着眼睛和我的小meimei打招呼,一边拿出眼镜布来擦了好多遍的眼镜。等她再次戴好眼睛的时候,她才发现我的家是那么的整洁明亮,我的小meimei长得是那样甜美靓丽。我前文书说过,我的父母是本来就是有洁癖的,这回刘云来我家,更是将家里收拾的连个灰点儿都没有。刘云拉着我meimei的手说:“哎呀,你长得真漂亮,比你哥好看多啦!”我meimei笑的很灿烂,她非常实在的说:“是呀是呀,从小大家都这么说!”时间过得多快呀,那时的meimei还不到17岁,一转眼就这么多年过去了。

    就在我们说话的空档,爸爸进了厨房将准备好的半成品迅速的做成了成品,招呼我们吃饭。今天饭菜很简单,是馒头、大米粥还有炸花生、炸红尾鱼、香肠和辣白菜炒五花rou。爸爸和刘云说:“你们坐那么长时间火车,咱们先吃点清淡的吧。”“对,从明天开始,咱们天天吃好吃的。”mama补充道。刘云开心的说:“今天就够丰盛的了,天天吃这个就非常好了。”刘云最爱吃鱼,他看见我爸爸给她炸的红尾鱼,特别开心。比看到更加开心的是吃到,这看似不大的红尾小鱼是我们牡丹江流域的特产。红尾鱼,俗称:红尾巴梢、尖嘴,学名为蒙古红鱼白、拟赤梢鱼。属鲤形目,鲤科,鳊亚科。红尾鱼rou瘦少脂肪,rou质银白细嫩,口味地道,是上好的美味菜肴。这种红尾赤梢鱼基本上仅分布于黑龙江的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中。就黑龙江省全省而言,总产量并不高;主要产于镜泊湖,在渔获物处理时混同一类。在黑龙江中、上游和牡丹江镜泊湖上游,每当开江和封江季节,数量则相当多,为产地一种重要经济鱼类。此鱼rou瘦少脂肪,rou质银白细嫩,是非常好的美味佳品。刘云品尝了这红尾鱼则夸奖道:“关宇,你家的鲫鱼真好吃!”刘云这么一说,我们全家都笑了。刘云看我们都在笑,十分不解的说:“怎么?我说错了?难道不是鲫鱼?”当我和她解释,这种红尾鱼是我们这里独一无二的特产时,刘云不仅感慨道:“你们东北真的是物产丰富,地广人稀,为啥你非得挤到滨海去呢?”为啥?为了找你呗!我觉得这是我能给自己最好的解释了,这不就是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吗?

    吃过了晚饭,时间已经不早了。此时刘云彻底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家庭的温暖。这份温暖不仅来自这个家里的成员,而且还有室内的温度。习惯了冬天在屋子里穿着毛衣的刘云已经是满头大汗了。她开始偷偷的问我:“我说,你家的窗子能不能打开一会儿,透透气,这也太热了。”开什么玩笑,三九天开窗户,这在东北简直是没有先例啊!mama看出刘云已经热的受不了了,她又从厨房里端出了一样东北美食...

    本周第二更到这里就结束了。这一回的故事,开始讲到了我的东北老家,以及刘云回到东北老家发生的趣事。这段故事也许会占几回的篇幅,但是我觉得值得,也希望各位书友能和我一起重温这段历程。如果您有共鸣,如果您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您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如果您想参与讨论或者提供问题线索。请您加入《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书友圈进行讨论。最后,还是要感谢各位读者的大力支持与一路陪伴!记得多点赞、多转发、多评论、多关注、多收藏,到网或QQ阅读为我投推荐票。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