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_第239回 白兰地美灌酒香 毕建叹息忆工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9回 白兰地美灌酒香 毕建叹息忆工伤 (第1/2页)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热,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騕袅,走置锦屠苏。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这首诗圣杜甫的《槐叶冷淘》成为了本回故事的开篇。也许有的书友会问,你这絮絮叨叨的这首诗到底是啥意思呢?“槐叶冷淘”其实是一种食品,它始于中国的唐代。唐制规定,夏日朝会燕飨,皇家御厨大官(也作“太官”)所供应给官员的食物中,即有此味,可见原为宫廷食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廷食品逐渐传入市肆民间,并将用槐叶与面粉合制,改“槐叶冷淘”为翡翠面,成为城乡人民的盛夏消暑美味。大概做法是采青槐嫩叶捣汁和入面粉,做成细面条,煮熟后放入冰水中浸漂,其色鲜碧,然后捞起,以熟油浇拌,放入井中或冰窖中冷藏。食用时再加佐料调味,成为令人爽心适口的消暑佳食,说白了就是油泼凉面。这诗圣看似也有接地气的时候,居然长篇大论的为一种食物做了一首诗。实则不然,杜甫作这首凉面古诗,其中的深意就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是这么认为的,咱也不知道学术界怎么认为。漂泊江湖的杜甫,虽然身心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但是他还能做到“路远则欲达不能,兴深则初心未改”。我们的故事又要讲到毕建经历的一段小插曲,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像杜甫一样虽然在工作中受到了身与心的创伤,但是依旧保持着初心。相比之下那些对百姓敲骨吸髓的国企蛀虫就要显得极端的卑劣了,他们吃拿贪占,利益输送,大到几千万,小到几元钱,都疯狂聚敛,无所不用其极。嘴里却喊着让别人去担当奉献,真是无耻到了极点...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我在301遇到了意外喝多的毕建和李华。打闹之间我发现毕建的手上虎口处有一道深深的刀疤。在我的一再逼问之下,他才无奈的说出了实情,原来这是去年国庆节之后事情。毕建所在的四分厂,由于生产任务紧急,包装工序人员短缺,怎么办呢?车间在这个时候都要组织车间的dang员干部支持一线劳动,参与到包装工序中来。这话得一分为二的去看,从工作的角度,dang员干部在工作中就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我和毕建那时都是积极分子,只要一线缺员,我们都会到一线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然而,从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角度这却不太符合规矩。因为包装也是生产工序的一个重要环节,干部们多数没有经过培训,就参与其中,对这道工序的质量控制自然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然而,四分厂的生产任务属于小批量多批次,手工包装的任务相对较多,用户需求也各不相同。车间主任也不能看着活儿干不出来吧,只好对干部进行简单的培训,然后就临时充当起包装工人来。反正这样的订货,除了666厂别的单位也不干,用户就不会在包装的一致性上与我们计较了,毕建国庆节后一上班恰好就赶上了这样的活动。电线电缆成盘后有些产品是要做电压试验的,检测合格,放电后交给包装工序。因此一些外径比较大的产品由于电容过大,不容易把电放净,在包装过程中被电到也是经常发生的。毕建恰恰就那么倒霉,在包装过程中,发生了意外。

    毕建今天包装的这个产品是个大盘,产品重量得在50公斤。是的,将近100斤了,女干部下车间干活的,两个人都有点弄不动,光剩下骂街了。这种产品要先用编织布包上一圈儿,来回转着都缠严实了,然后用单面刀片割断包布,将合格证规格型号面冲外,再包一层自粘膜,才算完工。一般的男干部包几盘下来就很累了,更别说我们这些身体单薄的大学生了。小毕是个干活认真还卖力气的家伙,几盘线下来他就气喘吁吁了。这时,毕建拿来了第五盘线,放到手里刚要包上包布,手就搭到了线头上,这盘线就属于放电没放干净的。说时迟那时快,还带着棉线手套的毕建,眼看着自己的手上出现了一个10多厘米直径的电火球,还伴有清脆的一声“啪~”!小毕一哆嗦把线就给扔了,直接跑到检验站这路骂街呀:“这特么谁放的电,你们想要谋杀啊!”当然这不会有人承认的,毕建骂了一阵回来还得接着包。可是小毕连电带气又有点儿体力不支,嘴里还骂呢:“这特么什么活儿?又挨电又生气的,我说我学的专业叫电气工程呢!感情这么来的!”他一边叨叨着一边包装,也没人搭理他。眼看着包布包完了,得上刀片了。毕建是个左撇子,他左手拿着单面刀片就开始下刀了,倒霉的是他正好用到了包布的连接处,比别的地方厚。小毕生气了,一看拉不动,就使上劲儿了。他左手一用力,往怀里一搂,包布割断了,可由于用力过猛,单面刀片直接就砍到了自己右手的虎口上,鲜血当时就窜出来了。这条大血口子翻翻着,深可及骨啊!生产现场用的单面刀片真的太锋利了,这么重的伤毕建刚开始居然都没有反应过来。等看见鲜血不停的往外喷,他可害怕了。毕建用手按住伤口,直接就往外跑。

    同事们不能再看着了,从震惊中缓过来的同事,追上小毕,给他送去了职工医院。职工医院一看,伤情紧急也没有办法了,这就得缝针啊!这条大口子,溜溜缝了12针,没把小毕给疼死。缝完了针,职工医院的大夫告诉他,咱们医院没有破伤风针,你还得去正规医院处理一下,再打一针破伤风。好在毕建人缘不错,新来的许多师弟们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