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5回 一票难求心如焚 四大恶人兄弟真 (第1/2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这首出自明代大才子唐伯虎之手的《元宵》成为了本回故事的开篇。之所以选择这首诗开篇理由很简单,是因为我在元宵节时要结束探亲假期回到滨海市上班了。由于探亲假期时日有限,从2002年的元宵节开始,我就在家里没有经历过任何一次的元宵节。其实,那时我家乡的元宵节十分的热闹,市里会组织元宵灯会,鸣放高空礼花。不仅市区内的人会出来观灯,而且十里八乡的农民们也会进城凑这个热闹。还记得,那一年的灯会市里连续在正月十三到十六组织了四天,古塔市的主干道通江路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当时的场景,像极了唐寅在诗中的描写,灯月辉映的乡村是美的,灯月映照下的村女则更美。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后来的十多年里,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再也不能回到家乡过元宵节了,家乡的元宵节我也只能在梦里再与她重逢。多少次,元宵节的夜晚我曾梦回故乡。在梦里,我看到月亮圆了,挥洒着光辉和吉祥。我看到花灯亮了,照耀着幸福和理想。我看到礼花放了,指明了人生的航向。而梦醒时我却依然睡在黑暗的夜里,道不尽的是辛酸与悲凉...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书正说到我和刘云在网上度过了我们的第一个情人节,万千感慨自不必说了。这次和刘云在网上聊天儿整整聊了将近三个小时。我们最后还约定了返回滨海市的时间。刘云说:“由于工作的需要,她正月初十就得返回滨海市,不能在家休息太长时间。”而我,必须要在正月十四从雪城市出发,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到达滨海市。因此,我和刘云相约,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滨海见。就这样,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的两个人,在不情愿中结束了这次网聊。等我们下线回家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2点了。从网吧回家时,我发现今天是个大晴天,太阳照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白光,冰晶里闪烁中七彩的光晕。走雪地下坡不好走,上坡就更难走了。我得挑着相对凹凸不平,摩擦力比较大的地方,加着小心往回走。回到家里,爸爸mama已经开始吃午饭了。爸爸看到了我说:“你干啥去了,咋这点才回来呢?”我赶忙回答上网和同事聊天来的。mama没等爸爸再问,就和我说:“快点吃饭吧,中午吃粘团子,凉了可就不好吃了。”说到这个粘团子啊,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叫法,其实就是东北粘豆包。这粘豆包,又称黄豆包。它是一种源于满族的豆沙包类食物。满族人传统上喜欢粘性的食品,有利于在寒冷的天气里长时间地进行户外活动,如狩猎,砍柴等。目前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非常的普遍,是人们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开始的时候制作,然后放入户外的缸中保存过冬。一切工艺源自于天然,属传统天然食品的典范。粘豆包不但营养均衡,更包涵了古老的文化传承,是粗粮细作的先河。mama一边让我吃饭,手里也没闲着就给我从锅里夹出来三个粘团子,撒上了白糖。我从小就爱吃这个,粘团子蘸白糖就着咸菜吃,这真的是人间美味。吃上热乎乎的粘团子,下午能在冰天雪地里玩耍好长时间感觉不到冷。mama看我吃的很香,笑着说:“你慢点,还有好几个呢。”我一边嘴里支支吾吾的答应着,一边嘴里玩命的吃着。mama又说:“你打算几号回去上班,我和你爸好给你买票去。”听到了买票,我赶忙把手里的饭碗放下了,对mama说:“我打算正月十四走,正月十五回到滨海。”爸爸mama显然有点不高兴了,他们说:“你就差一天啊?过完十五再走呗!”我赶忙说:“由于我回来的早,我的探亲假就到正月十五就结束了。再说,正月十五当天都过节,票相对会好买一点。”爸爸点头说:“你说的倒也对,我听说今年的车票那是老难买了。你别管了,这回去的车在雪城市是首发站,我和你妈在售票的第一天就给你顶着门买去。”我和我爸妈说:“如果正月十五的票买不着,我琢磨非得耽误上班不可。”爸爸想了想说:“你别担心了,咋的也得让你回去呀。” 四天后,爸爸mama很早起床,坐上了由古塔市开往雪城市的火车,去给我买票了。现在想起来,也是挺有意思的。那时,我已经上班了,可我还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顾。要说我也有手有脚的大小伙子了,自己去排队不就完了。不行,我得在家睡觉,父母大早晨起来替我买票去了。到了中午11点多的时候,我听到了开门的声音,这才懒洋洋的走到了门口,看到了脸冻得通红的父母正在进屋。我刚想问,票买着了吗?可是我从父母的脸色中就看出来了,一定是失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爸爸mama的脸上不仅带着失落,更带着几分怒气。不用问,这是没买到车票啊。果然,还没等我说话,爸爸就说话了。他说:“现在这玩意儿整的也太黑了,我和你妈去排了一个大长队,打开窗口就卖了一张卧铺票,然后就说没票了。”我mama补充说:“后面排队的人都不干了,都在那抗议,大家排队一早晨,窗口就卖一张票,那票都哪去了呢?”我听完当时就傻眼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