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3回 归故里兄弟逍遥 看春晚难忘今宵 (第1/2页)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就连市井小儿都会吟唱的《元日》成为了本回故事的开篇,原因很简单,这故事的情节已经发展到了过年,也就是那2002年的农历新年。那咱们就借开头这一小段,简单介绍几笔诗人王安石,他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历史评价中他有着政治家、思想及、文学家、改革家等等光鲜亮丽的称谓。可不为人所知的是,在北南两宋文人的手里,王安石可是獾子成精的妖人,是妖人王安石搞垮了大宋的半壁江山。尤其在南宋的主流阶层更是对王安石咬牙切齿的大骂了一百多年。曾经备受争议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带来的是北宋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与农民负担的减轻。一直被嘲笑孱弱的大宋军队,经过王安石“将兵法”等政策调整,却是战斗力满血复活,压制住老对手西夏。大宋变法时代的连番折腾,功过却有争议,无争议的,就是大宋朝蒸蒸日上的综合国力!可即使是事实胜于雄辩,王安石还是少不了挨骂,就连大才子苏轼都说“此老乃野狐精”。其实放眼望去,古今一理。多少改革者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决然的走上了与既得利益集团相抗争的艰苦道路。人说性格决定命运,王安石,不但性格特立独行,平日里不修边幅,哪怕当了宰相还是一副邋遢模样。天生更博闻强记,读从不死读四书五经,农林工商各类学问全涉猎。至于只是玩票的诗词创作,那更是出手就轰动。后来虽然他一生受尽辱骂抹黑,可唯独才华这条,最恨他的人也服气,一千多年来无人敢黑...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书正说到经历了48个小时的路程,我终于回到了离开一年的家里。进了家门儿,我不仅看到了无比思念的父母和小meimei,更是发现家里愈加干净整洁了。左看右看,我看到了家里挂上了一个原来从未家里出现过的立体福字儿。这个红色的立体福字儿,美观大方,气度潇洒,外加下面两个大大的红色穗子更显喜庆之气。除了这个美丽的福字,我一回头又看见了一个新鲜的物件儿,那就是42寸液晶的飞利浦电视。不用问,这肯定就又是我老爸新买来的。电视这个电器在我家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早在1980年我家就有了第一台12英寸星火牌黑白电视机,而后又在1986年购买了18英寸的松下彩色电视机,直到眼前这台已经是我家的第五台电视机了。看看这五台电视机,就能看到电视机行业的发展历程。我家之所以总能跟上电视机发展的潮流,究其原因,那是因为我老爸是个名副其实的电器发烧友,除了电视他还喜欢音响,收音机,摄像机、影碟机、照相机等等大大小小的电器,当然最喜欢的那还得是电视机,因此每当电视机改朝换代之时,就是我老爸倾尽积蓄购买电视之日。当我看到这台新的电视机的时候,我老爸非常开心的说:“看我的新电视咋样?我给你打开看看。”mama赶紧拦住爸爸说:“你先别着急,先让我儿子把东西都放下,吃完饭再看。”meimei已经长大了,看见这个情形,在一边哈哈大笑。就这样我在小年的这一天回到了家乡,在家里又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少爷的日子。在此期间,我打了几个电话给刘云。只不过她很忙,仅仅是我到家的那天才赶上她自己在单身宿舍,听到我的声音她哭了。她和我说:“再过两天她也准备回家了,等到了家再给我打电话。”我知道刘云回家一定是要和她的父母仔细说说我们的事儿,因此我没有着急往刘云家去电话,等她铺垫好一切再说吧... 回到了家乡,和原来那些狐朋狗友聚一聚是必不可少的。我最要好的朋友有三个,都是从小学玩到高中的。高个儿的张雷,一米八八的大个,体重不到120斤,瘦高瘦高的像根儿铁丝儿,当时还在读冰城建筑大学。矮个儿的张伟,从学前班我俩就在一起打架,经常把对方造的鼻青脸肿的,最奇怪的是从小学到高中,这孩子不怎么长个儿,最终也没突破一米六五,八成是净长心眼儿了。胖胖的李志,这位大哥一米八的个子,200斤的体重,一脸络腮胡子典型的成熟东北男人。这个东北男人现在东北农大读书。要说胖子我见多了,多数不灵活。可是李志则不然,他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灵巧的胖子,不仅动作灵巧还有着出色的身体协调性,尤其是足球脚法更是出神入化。再加上,上高中时的我当时只有不到100斤的体重,我们正好凑齐了高、矮、胖、瘦这四个字。又因为我们四个人天天形影不离,上学放学皆在一起,加之四人有勇有谋,被同学们戏称为“四大恶人”。因此,四大恶人在年前聚了几回。那个时候吧,我最先工作离家最远,因此他们得有一年来的没看见我了。这下又聚到了一起,李志看着我嘿嘿一顿乐,然后对我说:“瞅把你个犊子给胖的,都快他妈的赶上我了。”那一高一矮两位老张也过来说:“哎呀我靠,你去滨海这半年吃的啥呀?猪饲料还面起子,你怎么都发了呢?”李志又说:“就是呀,本来说回来我们请请你给你接风,瞅你胖这个熊样儿还是你请我们吧!”我靠,我觉得这才是重点,不过我觉得无所谓,咧嘴笑着说:“这人一胖了以后啊,饭量就变大了,我请就我请,老早就想吃咱们老家的烧烤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