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回 论地域智斗张龙 谈饭局舌辩群雄 (第1/2页)
世事悠悠天不管,春风花柳争妍。人家寒食尽藏烟。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千里故乡千里梦,高城泪眼遥天。时光流转雁飞边。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临江仙世事悠悠天不管》是金元交际之时的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所作的。此人幼年既是神童,后来远离仕途一心著书立说,有“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之称。这首词是他在金朝灭亡,元朝政府把他囚禁于山东聊城时的一部作品。之所以引用这首词开篇,是因为我觉得词中感慨天道无情,时光飞逝,似水流年的心态和被囚异乡的境遇与我现在是何其的相似啊!是的,时光既能无情的流逝带走所有,又能客观的记录和证明一切。这不就恰恰说明了事物的对立与统一吗?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矛盾论和辩证法吗?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更改和阻止的....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我和庞仁杰刚走到技术组门口,就被团支书唐涛喊住了。唐涛冲我招了招手,示意让我过去。小庞一看这也没有叫他的意思,因此他很识相的自己走进了技术组。我赶忙回过身来,走到唐涛面前问他有什么指示啊?唐涛脸上笑的像一朵花,跟我说:“哥们儿,你真能拿我找乐儿。我能有嘛指示啊!”原来唐涛找我是说征文比赛的事儿,据他说,这次五分厂提交上去的征文他都认真看过了,他感觉我的文章写得不错,支部打算重点推荐我这篇文章。因此,他建议我到技术组找管设备的韩姐,让这位jiejie帮我修改一下,因为这位韩姐是五分厂专门给邓头儿写稿的。再有就是,修改好之后还要翻译成英文,中英双文打印两份交给他,他负责转交厂团委。唐涛这人别看五大三粗,可说话声音不大外带浓重的滨海口音,和声细语,加上他比我高出一头,还低着头和我说,我听起来真心挺费劲的。经过我们在这轰鸣的车间中反复的沟通和确认,我费了不少劲,才听明白他说的是啥。我冲着唐涛点了点头说:“涛哥,你放心吧,中英双文下周一下班前我就争取交给你。”唐涛还是满脸堆笑的说:“不着急,一周之内就可以。”说罢他转身就冲车间走去,我也转身要进技术组。挨着技术组最近的小组是挤出组,不知道是谁在运料过程中把料放错了地方,唐涛在那嘈杂的车间中“嗷唠”就是一嗓子,吓了我一哆嗦。我回头看去,同时身为生产调度的唐涛,指着运料的工人正喊呢:“哎!介料能放介嗨儿吗?”一看不是和我说话,我也放心了许多。我一边拉开技术组的门,一边心里想:“你刚才要是说话这么大声儿多好,我能听的那么费劲吗?” 进了技术组左转就是管理组了,我走进去一看,没把我气乐了。有人会问怎么了?还能怎么,这不是周五快下班了嘛。按照一成不变的生活习惯,九头鸟张龙又看完了《滨海快报》的每一个细节。可庞仁杰进屋看见张龙已然是坐在那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桌面的上的账本儿,《滨海快报》已经扔在了一边。庞仁杰没好气儿的说:“龙兄,你怎么那么浪费呢?买报纸不看。”九头鸟看着进来的庞仁杰也是又惊又喜,惊之惊,小庞怎么上来了,喜之喜,这回终于不用自己一个人那么孤独了。龙兄喜出望外,来了兴致,将桌上的报纸交给了小庞说:“要不你考一考我?”小庞毫不示弱,拿起了快报,真就考起了张龙。九头鸟就是九头鸟,别看平时表象上呆萌木讷,可这IQ真是没的说。张龙不仅能答出主要版面的内容,而且可以说出每张报纸中缝的信息,如:招租、征婚、广告、标语、寻人启事....甚至这小子连留下的电话号码都如数家珍。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每年都能决胜于全国高考,真是所言非虚啊!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我一摊双手一脸无奈的说:“二位能就报纸展开如此激烈的讨论,小弟真是无比的佩服。应了那句老话,只要没心又没肺,活的永远都不累!”张龙依旧是那份木讷的表情对我说:“老关,我最近研究了半个月的滨海快报,我发现这地方的刑事案件80%以上都是你们东北人干的,是不是你们老家现在还有土匪啊?”这话问的我挺尴尬,而且心中不免酸楚。是啊,2000年初的时候,东北经济萧条,大批工人下岗。东北人从计划时代瞧不起那些修鞋的南方人变成了背井离乡到南方给别人打工的人。甚至有人还说,东北男人当保安,东北女人当小姐。虽说这话有些绝对,但的确是占有一定的比例啊。再加上东北人那能动手就尽量不吵吵的小性格,给大家留下了十分不好的印象。可要说东三省不仅物产矿藏丰富,工业基础雄厚,而且人才济济。您就说,不论高等学府的质量和数量还是文体各界明星名人在全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比例和地位,加上东北人豪放的性格,要说这优势不少啊!那东北人怎么给全国人民的印象留的那么差呢? 据我所知啊,这东北人在近代给南方人留的第一印象不好。这事儿,还得从东北王张作霖说起。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张作霖招兵买马,部队大量扩充准备第二、第三次直奉战争。由于部队扩充过快,军纪十分涣散。随着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奉军这批无法约束的东北爷们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