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_第32回 技不如人先被动 青春风暴酿屠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回 技不如人先被动 青春风暴酿屠杀 (第2/2页)

,都看着我们的大门。此时,我们的大门已经被狂轰滥炸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多次必进的球不是被于波神奇的挡出,就是他们自己挥霍了机会,但已经是岌岌可危随时可能城门失守。我和这个大个子就像两个看客一样站在了这边半场。我冲着他笑了笑说:“你别盯我了,我们这都废了,球都过不了半场,你看我都休息了。你还不抓紧时间过去进球,总盯着我你也废了。”大个子瞅着我也笑了,点了点头,没说话,然后冲过了中线建功立业去了。我心中窃喜:“这个大傻个儿,说啥他都信。八成是真没把我们当回事儿吧!”此时,对方的10号对着球门又是一脚抽射,防守他的刘山下意识的躲避转过了身。足球重重的砸在了刘山的后背上,弹到了赵刚脚下。好嘞,机会来了等的就是这一下。我在前面吆喝着赵刚示意他传我这里。赵刚心领神会,一个大脚把球踢过了半场。这球不偏不倚落在了我身后五米开外的地方,说实话这传球的脚法也是够烂的。不过没关系,我和守门员之间还有几十米的距离呢。我加速追上了球,高速带球长驱直入直奔对方球门。对方的守门员一边吆喝着边裁示意我越位,一边弃门出击来拦截我。边裁举起了手中旗子,不停地挥舞示意我越位。守门员一边看着边裁一边拦截我,自然注意力就不那么集中了。我高速一步趟过了弃门出击的守门员,轻轻一推,足球犹如在绿草地上散步的兔子一样慢慢悠悠的滚进了球门。我们的队伍沸腾了,所有人都奔向我庆祝。我也展开了双臂做出了滑翔机的庆祝动作,这是罗纳尔多标志性庆祝动作之一,咱也嘚瑟嘚瑟,气他们一下。可是对方球员尤其是守门员围住了裁判,一边指着边旗一边说:“这个进球是越位的,边裁已经摇旗子了。”裁判的手指中圈示意进球有效,一脸严肃的告诉他们说:“听边裁的听主裁的,你们所有人压过半场中线,按规矩人家不越位,进球有效!”然后双手往外一推,做出了让他们散去的手势。此时是上半场42分钟,场上比分1:1,中圈重新开球。

    也许是我的进球鼓舞了大伙儿,又或许是对方的体力有所下降。加上伤停补时最后这五六分钟的时间,双方你来我往形成了胶着的态势,但上半时均再无建树,1:1的比分保持到了上半场结束。我们11个人凑在了场边,互相鼓励着。毕建走过来一把搂住了我说:“小关牛逼啊!绝对的机会主义者,拿一次球就得了一分。”李华也笑嘻嘻的冲着我说:“这小子太坏,我看见他把那个傻大个给忽悠了。不知道说了啥,那家伙乐呵呵的屁颠屁颠就跑了,不盯着他了。”我没有过多地和他们开玩笑,而是一脸严肃的说:“我觉得对方体力下降而且受丢球的影响,士气也遭到了打击。足球这个运动很奇妙,每次都会惩罚浪费机会的人,我们下半场接着玩命绝对能赢。”其他人听了我这番颇具煽动性的讲话非常兴奋,大家都表示上半场这就是热热身,有的是体力拼完下半场。中场休息了15分钟以后,双方交换场地易边再战。下半场一开场,前五分钟对方还真是有几次有威胁的进攻,但是五分钟过后他们的跑动速度和对抗能力明显下降。哈哈!机会来了,果不出我们所料,他们这些35岁开外的中年人踢不了90分钟。我们迅速按照赛前的预计和部署,把阵型改成了4-4-2,菱形中场配置。没错儿!这就是2001年米卢带领中国国家队冲进世界杯的阵型。这次终于轮到了压过了半场,我们速度和对抗丝毫没有减弱,应该说还有所加强。我带着球摆脱了对方两个人的防守,一脚射门足球直奔对方大门左下角飞去。我都准备庆祝了,谁知前腰王鹏斜刺里杀了出来,一脚把球捅变了线,又飞向了右下角,球进了比分变成了2:1,我们领先了!球队又一次沸腾欢庆着进球。随后,毕建在左路也有说建树,他带球连过四人,左脚射门将球打进,比分扩大为3:1,我看着毕建那精彩的表演真有马拉多纳附体般的感觉。随着比赛时间的推移,只要我们每次进球,对方都有球员倒在球场上抽筋。还记得80分钟的时候,我带球突破,上半时被我忽悠的那个大个子过来防守我。我的心情十分紧张,因为我们俩体格太不对等了。可此时,他明显已经跟不上我了,用手拉住了我的胳膊。我下意识的一甩他就倒下了,那么大的身材在我的手里就像甩出去了一个纸团。也许我们都有体力时,我五个都打不过他一个。可是高速对抗了75分钟以后,中年人体力完全透支,他们一个个哀嚎倒地,甚至我还听到了对方抱怨的说:“大哥们,你们别跑了,让你们赢了还不行吗?”踢疯了的我们,哪管那么多,梅花间竹般又连下三城。当裁判吹响终场的哨声,这场比赛的比分定格在了6:1。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屠杀,更是一场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对中年人的一场不对称的较量。我们赢在了体力、智慧和战术的合理,对方输在了轻敌、大意和体力的透支。我们这11个人在场上咆哮着欢呼着,还在不停地追逐奔跑的庆祝着,好像再踢90分钟也不是问题。而对方的人除了守门员都躺在草地上,痛苦的抬起了腿,连顺利的呼吸都成了奢望,他们都抽筋了。

    毕建和我在一起谈论着这场比赛,我还记得我俩那时都是第一次踢塑胶场地。我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这球场踢得真舒服,最起码踢完了不是一嘴的土,呼吸也顺畅。哎?对面的大叔们他们怎么一点儿都不顺畅呢?比赛结束了,对方在球场上休息了一刻钟才都慢慢的站起。赵刚扶起了终于喘匀了气儿的冯总,只见冯总一瘸一拐的走了过来,冲着我们喊:“你们先别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