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九三章 渑池会十六,会战 (第1/2页)
一夜行军,全机动力的墨军行抵到渑池城下,路上没有遭遇一次袭击。 奔腾的渑水和羊水交汇在眼前,高大的会盟台就在视野可及处,广阔的三川大地上没有敌人,一夜之间,那十几万追兵便如蜃楼般烟消云散。 这一路所过,乌鹤敖的王师曾来询问过详情,但使者不曾见到李恪,就被弓弩上弦的镰鼬逼退。 还有零星的狴犴入列汇合,人数不多,止区区四五百人,李恪在行进的霸下上见到伍廉带领的他们,欣喜若狂。 李恪的木鸢走得太快了,各路大军急惶惶撤走,给了身藏在堡垒中的他们些许生机,至于真正尽损的狴犴战车,李恪一点不在乎。 墨军旁若无人地在渑池成南七里列阵,外列是纵横十里的连山,每边五百车,呈三列,仅正东孤零零一列,背后是排列成紧密战阵的白狼和两翼镰鼬。 更中间是朝向四方的穷奇,七成面东,亦作方阵,穷奇里头是如山一般的军械匣子,霸下耸立正中,高高直立,四枚蜃楼高飘到百丈,面朝四方。 列阵之时,渑池县令曾脸色苍白地来拜会过一次。 李恪让他领走了数万驾卸下辎重的多余货车,还有些用不上的连山战马,浩浩荡荡足几万匹,看起来比之大军犹有过之。 等做完了这一切,李恪就静待下来,烹着茶,观着景,一言不发。 时至莫食,第一缕烟尘出现了。 正东蜃楼回报,有大军自百里外向渑池缓行,旗号楚、汉,预计交战在明日。 不一会儿,正南,正北亦回报,两侧皆有少量敌军出现,南旗为韩、燕,北旗为齐。 旦讶异道:“围三缺一?赵柏跑哪儿去了?” “大抵是知道此战无胜数,跑了吧。”李恪无所谓地摇了摇头。 “那你怎么知道他们主力会在东面?” “刘季……刘邦在对面,他吃过连山的亏,知道连山虽利,但不耐久战。那次他凭几万人便冲到第二列燃料用尽,这次他们的兵力数十倍,东侧止一列,他们当然要选东。” 旦较真道:“若他们选了其他方向?” 李恪手指了指头上:“蜃楼可以在百里外发现敌踪,他们可以变阵,我亦可以。而且穷奇变起阵来比他们还方便,只需要掉个头便可以了。” 旦似乎对这种作战不是太适应,挠挠头道:“现在他们军阵已成,是不是把西面的连山调去东面?反正匀一些马也方便。” “懒得调。”李恪翘了下嘴角,“这一次我是来杀人的,不想和他们捉迷藏。” …… 一日散尽。 雍王扶苏四年,十二月二十,天阴,微风。 似乎连天爷都感受到双方的战意,从天气上便大开了方便之门,选了最适合双方决战的气象条件。 五国六十五万大军相隔二十里,在墨军三方列阵。 北为齐军,有骑卒一万,车五千乘,另有弩士两万,步卒四万五千,领兵者为齐相田广。 南为韩、燕联军。燕军有骑卒八千,车一千,弩士一万,步卒五万五千,领兵者燕王韩广。韩军有骑卒两千,车五百,弩士一万,步卒万五,领兵者韩王韩信。 东面是战阵的主攻,楚、汉联军。 楚国军阵铁骑三万,战车万乘,另有弩士五万,步卒十七万,由再夺勇冠的项羽亲领,猛将龙且为骑将,独臂英布为车将。 汉军军阵铁骑一万,战车五千,弩士一万,步卒十万五千,曹参为主帅,骑主将灌婴,车主将周勃。 日出,战鼓雷鸣! 项羽直立在将台之上,慢悠悠抽出新配的宝剑,面色凝重:“传令,进兵,不杀李恪,誓不鸣金。杀!” 霸下上,李恪走出房间,越过田横,陈旦,稳稳站到碑楼的露台。 “传钜子令,一级解密。” “令!一级解密,穷奇备战!” 紫色包金的穷奇大旗缓缓升起,迎着风飘荡起来,猎猎作响。 李恪咧着嘴面露嘲弄:“看,挨得打多了,再蠢的人也知道应变,这一次他们发兵就不在十里,而是二十里。” 田横嗤笑一声:“令将士们多跑十里而已,算哪门子应变。” “教教他们现代战争吧,免得他们永远以为……人多便能势众。” “嗨!” 几面三角令旗升起到穷奇大旗之下,明明对方还远未到射程,穷奇阵中就已经响起了一道道将领。 “依钜子令!秘一等。第一诸元,备地网矢。各取发索,划定战场!五矢疾射,放!” 将士们当即动了起来。 地网矢是二级秘矢中的一种,整体设计全部出自李恪,其本体是易碎的白瓷,样式与普通常矢极为近似,只是矢锋取消了棱锥设计,改为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