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六八章 武关之十,第二战场 (第2/2页)
,也亏你做得出来……” 季布恨恨道:“若不是怕畜力不健,机关车行十二个时辰又如何!还可早些到达战场,不使先生在陋关涉险。” “我还真不曾涉过险……”李恪摇摇头,从腰上解下钜子令,扬手丢到季布面前,“知道你这一路憋坏了,此地一战,由你代令。” 季布大喜:“嗨!” 这么一来,似乎是都准备好了……李恪想着心事,突然发现何玦的脸上隐有愁容。 “玦,因何在那黑着脸,不做声?” 何玦紧咬着嘴唇:“机关车十六日下半才抵至战场,又遇一日半日大雨倾盆,各项整备皆仓促。尤其是穷奇弩,其结构太过精密,这一路奔波下来,路况又颠簸,我怕……” “停车,还是结构故障?” “皆有可能。”何玦重重叹了口气,“先生,楚逆还有多久会到?” “今日失关。我那儿也为雨势所困,大火怕是烧不了多久。他若是急行抢进,明日不到,后日也改到了。” “亦即是说,最晚明日入夜前后,一应整备必须停止待战?” “差不多吧。”李恪皱着眉,“连山没问题吧?” “连山结构简单,皮实耐用,备战的问题不会太大……”何玦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先生,我之意,着重整备连山,先保不败,再求胜数。” “你是整备总监,一切安排以你为主,记得把详细结果整理一份,在战前给布,让他心中有数。” “唯。” …… 紧张的整备中,时间飞逝。 八月二十一,下市,浩浩荡荡的刘季大军行过五十余里,在往距墨军阵线二十里处进入到一片不太好形容的奇特地方。 为何说奇特? 从地形论,武关所处乃是秦岭折道,越往里走,地势越宽。 便如此地。 此地南依秦岭,东北又凭靠少习余脉,两翼总宽约莫三十里地,说宽也宽,说窄也窄。 这原本就不是个问题。 大伙行道,总是以道路为标。而身处在武关道上,两翼连山隐隐约约,大半藏在地平线下,便是求知欲再强的人也很难注意到自己正处在秦川伸入楚地的尖尖角上。 或者说便是饱读诗书,久居此地,对这片地形烂熟于心的人,也不会刻意去在意这个问题。 一个人行道,占一步宽;一匹马行道,占两步宽;一驾车行道,有两马驾辕,三到四步的间距也足够宽敞得叫人撒欢,三十里的宽度,何必在意? 可是……不知为何,有人就是在意了。 散开的斥候在道路远处发现好些篱桩,几步一栏,延向西北,一侧树在道左五里,另一侧又在道右五里。 也就是说,有个或者有群闲的蛋疼的人以武关道为中心,在三十里宽,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拦出了个十里宽的……该怎么形容?路?还是场? 刘季完全想不明白拦出这样一片地来能做啥用,等收兔子么? 他向自己的两个智囊求助,张良和萧何。 只是张良似乎自入了武关就不在状态,居然告诉若是看着碍眼,就命人把桩拔了…… 幸得身边还有萧何。 萧何苦思良久,遣了百人穿过篱桩。 那百人的结局叫人触目惊心。穿行不过百余步,有人踩中了埋在草里,露出一掌长度的尖锐暗桩,有人踩到了洒在草中,四角尖锐的木钉,还有更倒霉的拌到麻线,当即便从草窝中射出冷箭,一箭毙命! 平整的草原上到处都是陷阱,每走上几步,随处可见暗器。 张良总算醒转过来,请了一万步卒,小心翼翼清理暗器,发现这些散落在草场上的小家伙居然宽达一里! 两位智囊同时沉默了。 他们在地上划出道道,两人激烈争执许久,最后终于达成了共识。 二人满脸阴郁来到刘季面前:“禀主公,李恪在商县。” 刘季瞪大眼睛:“商县?你们是说,这些东西都是他埋的?” “确信无疑!” “他何以要如此做?” 张良深吸了一口气:“主公,从此地至商县,李恪用这两条隔道将秦川大地一分为三,中道宽十里,两翼宽八里。思及此地地势越向西北越宽,其所在之处,很可能俱是十里。” 刘季眨了眨眼:“分出三条十里宽的空场,他目的何在?我大军虽有十几万人,十里宽也足够我等畅行了吧?” “其意,在使我等身陷两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