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六六章 武关之八,怎样的人建起大汉 (第1/2页)
“君侯,这是今日战报。” 夜,人定。 战事在一个时辰之前方才收尾,秦军打退了四波攻势,自身替战九轮,作为最后凭仗的狴犴近卫也出场了整整两次。 原本刘季应当是准备昼夜不止的,幸得天爷眷秦,天聚乌云,彻底遮蔽了夜晚的月色,刘季大军目不视物,这才不得已下达了退兵的命令。 李恪静静地揭掉火漆。 战一日夜,秦军死二千二,伤八百四,狴犴死百单六,伤七。 这种恐怖的伤亡逆差背后是战事的残酷。唯有争斗一刻不休,城上的士卒才会无瑕去抢运伤员,只能任由他们倒在城上,直至身死。 “将伤员夜送商县,各族不足数者拆解合并……明日,启用抛石机。” 杜挚并没有露出什么兴奋的表情,只是轻轻一嗨,转身退走。 武关一直是有抛石机的,一共有四台,就架在关后。 入关之后,李恪对它们做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又准备了一些修缮和替换的备件,但始终也没去使用。 但那不算是后手。 关前太过狭小,以抛石机的准度和数量,便是使用也不能大幅度提升守关的韧性,只能说是聊胜于无,而这次启用,也不过就是尽尽人事,集中一切可集之力罢了。 墨军才整备了半日…… 李恪看着乌云滚滚的夜色,陷入沉默。 八月十八,暴雨。 山中的瀑雨突如其来,天地之中茫茫一片,但刘季却没有取消原定的作战计划。 因为张良跟他说,雨日潮湿,秦弩不用,大利于我。 事实也正如张良所言,秦军何止是秦弩不能用,就连昨夜解封的抛石机都无从去用。 西风,西雨,人仰,马翻。 攻关者张不开眼,守御者迈不出溜。大伙交代出一本可歌可泣的糊涂烂帐,秦军死伤一千零二十,且是正正经经的伤大于死。 伤者后送,缺额整编,李恪手下仅余八千人手,合十六旅,整体伤死达到六成。 李恪知道,武关已经守到极限了。再守下去,便是秦军坚忍能不崩溃,狴犴也得转入常规的轮替序列,全无意义地大量折损在城头的剿杀当中。 这是李恪所不能接受的。无关于亲疏远近,每一个成熟的墨者都是这个时代的宝贵财富,狴犴不是不可以死,只是不该死战,死在筋疲力竭和有进无退这两个词上。 八月十九,雨不尽,休战。 日失前后,云消雨霁,有一抹硕大的虹桥自少习山巅挂落绝涧,就好似天爷在两军阵中又起一座新关,连天接地,雄胜武关! 张良与刘季看得瞠目结舌,呆滞之余,猛眺见一头陀楼的巨兽在武关之后缓缓而起,仰天嘶鸣!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天佑大秦!天佑大秦!天佑大秦!……” 刘季面色铁青:“子房,武关距此……二十里吧?” “此天无目也!”张良脸上看不到波动,吐出的字眼冷得像冰,“主公,今日秦军气势鼎盛,不可掠其锋芒。” “你要我等到何时!” “鸡鸣,恰在其时。” …… 八月二十,鸡鸣,攻战。 虽是夜战,刘季却不是偷袭,仍是无穷无尽的大军,连天接地的战鼓。 疲敝的秦军气势昂扬,待战的刘军只进不退! 首阵夏侯婴,次阵王陵,三阵周勃带伤复战,四阵奚涓勇猛无敌! 武关方面,李恪第一次亲临指挥,就在关后,霸下直立高三丈,碑楼接天近五丈。李恪如神灵般立在八丈高的露台,目光冰冷,俯瞰战局。 秦军一度几乎完全压住了刘季麾下。 杜挚在霸下的背甲上传令,六位军侯为其扬声,所有的千夫俱下城防,顶替了稚嫩的五百长们,每言每令,皆在要处! 夏侯婴引五千兵强攻,李恪命城头阻敌之余,又令抽调弩士五百齐聚平台,以弩阵射。 上下齐矢,月夜杀人,夏侯婴硬着头皮冲到城下,回身一望,竟只剩下区区七梯,将士不足五百战勇…… 曹参也被迫退到了二线。 张良执刘季将令临场指挥,以军师之身站上将台,不待夏侯婴败阵求援,就直令王陵引兵出战。 短暂的空虚被快速填满,及至日出天明,秦军替六轮,刘军遣三阵! 李恪命弩阵,斩敌生力,张良便令盾墙交叠,并作鱼鳞;张良命云梯,扩其宽度,李恪就令橹盾作门,梭标齐掷。 两人在战阵轮替之间斗智,见招拆招,应变反击。一个个朴素却强势的变阵反馈到战场,便是节奏愈快,攻伐愈凶。 鼓声一刻也不曾停! 李恪甚至嫌弃刘军的鼓手不专业,命秦军击鼓,引其鼓点。 张良登时便有应对,换上全无击鼓经验的猛士十人,塞住耳朵,只管猛敲。 鼓声成了雹点,战士没了方寸,城上城下皆有纷乱,双方不约而同令将士呱噪,自战前敌。 一晃莫食! 李恪在城上尚有余力时突然发力,守关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