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八五章 还军 (第2/2页)
他的王服与始皇帝当年的正装皇袍样式左近,主要的区别就是省去了许多繁复的衣饰,冠上也没有笨重的垂绺,看上去简练又不失端庄。 这装扮取自当年秦王的正装,很适合他,温润稳健的面容配上肃穆黑衣,只是看,便让人觉得明君在堂。 李恪微微一笑,拱手启禀。 “禀王上,今岁三月,有贼匪显踪于咸阳,以致咸阳将作工坊大损,工匠官佐死伤狼藉。后大秦通报,称贼匪流窜至上郡,臣奉令构建阳周关隘,与东胡上将军离合军平贼。幸不辱命,今贼匪重创,残师流亡至内史郡信阳一带,已无力再袭我雍境,国可泰,民可安。” 看着李恪一本正经地说着谁都不信的鬼话,扶苏一阵阵想笑。只是他也知道,这样的对话必须要有,因为雍国遥尊咸阳为主,扶苏称王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大秦派驻宫廷史官。 咸阳方面也配合得很。虽说至今也没有承认扶苏的份,虽说扶苏遣使时李恪和王离还在阳周打得不可开交,但史官却很快就派过来了。 新来的史官一到塞上便开门见山与扶苏说,无论是《雍王录》还是《伪王录》,他书写的起居录都将作为大秦宫廷史的一部分,每月一次,抄录存入咸阳的博士署中。 这件事扶苏第一时间通知了李恪,李恪的会信就一句话,【可告于咸阳诸公】,扶苏深以为然。 而李恪的这段奏报也是如此,目的就是告于咸阳诸公。秦雍合演着一出全天下都明明白白的分裂戏码,可官宣有贼,史料有载,这一场内战便成了合军剿贼,谁也不能拿此生事。 扶苏下意识看了大一角奋笔疾书的史官一眼,强压着笑,轻声询问:“不知匪患如今可平?” “这臣就不知道了。臣本意遣韩将军领白狼、镰鼬两大营驰援助战,被王将军婉拒,如今两大营已归驻狼山,估计大秦是打算独立平定残匪。” 扶苏心下了然,跑去烧粮的韩信已经安然无恙回来了,而且没有留下任何把柄。 他满意地点点头:“大秦有雄兵强将,当能轻而易举平定匪患,孤心甚慰。” 一言既落,大上的气氛骤然变得紧张,因为缴令已毕,依照程序,下一步就该是李恪上缴虎符的时候。 李恪真的会把虎符交出来么? 上群臣垂首环顾,尤其是那些非墨的重臣,更是眼神交流,意味莫名。 李恪从陈平手中接过一个方盒,平静的目光扫过交头接耳的臣工,干脆说道:“战事已毕,虎符还君,烦请王上查验。” 扶苏脸上全无意外,挥挥手,让守的蒙冲接下虎符,当着群臣的面打开。 纯黑的虎符似金似玉,静静躺在柔顺的皂绒当中。 这是始皇帝赐予戎狄上将军的虎符,象征着西军一十七部,共十七万兵马的合法领袖权。 自从旦领着雁门军三部转投阵营,这片符已经脱离了往的意义,但它依旧显得贵重,因为它象征着天授的正统。 天授以权柄,节制西北,统领雄军,这是李恪赖以和扶苏平起平坐的最大资本,而如今,李恪却弃之如敝屣,没有丝毫的留恋。 虎符在蒙冲手上转过全,让每一个臣工看在眼里,唯扶苏没有看。 他冷笑一声,起合上木盒,又命侍者从偏取来两个全新的木盒,一一打开。 一个盒中是一整个玉制的虎符,另一个盒中是四个完整的青铜制虎符,他将玉符一分为二,其一收入怀中,其一交予李信,又将盛着四枚铜符的木盒郑重交在李信手上。 “国尉,孤将大雍兵马托付于卿,莫负孤望。” 李信含泪下拜,高举木盒:“臣,万死不辞!” 一番交接,扶苏抬起头,伸手握住李恪的胳膊:“诸君这下可以放心赴任了吧?” 群臣惊惶下拜,向着大正中的扶苏和李恪叩首不起:“臣等必不负王上与相国所托,鞠躬尽瘁,牧野报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