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五八章 天崩 (第2/2页)
了探始皇帝的鼻息。 “殿下,陛下心力交瘁,已然昏了。您有异议便收着,待陛下醒后,再来面君。” “你说父皇昏过去了?” 胡亥的眼里没有焦点,声音里也没有人气。他歪了头想了一想,走上来,亲手探了探始皇帝的鼻息。 确有呼吸。 他觉得遗憾,皱着眉站起来,问蒙毅:“老贼都昏过去了,你不走么?” 蒙毅没有在乎胡亥的措辞,只是笑着摇头:“陛下何往,臣何往。如今韩谈去往狼居胥传令,陛下身边需人侍奉,臣便不走了。” “是么?”胡亥想了想,“老贼可有遗言?” “陛下白日曾有秘诣,诣,立皇子胡亥为太子,代朕监国。殿下出去时,记得将天子玺印也一道取走,只留下传国玉玺便可。” “我明白了。”胡亥从榻边摘走天子七印,收于腰间,“我……如此便监国了?” “是。” “我的话,如同御令圣言?” “是。” “我该如何自称?” “可称孤。” 胡亥深吸了一口气,转身便走,走到门口时,他停下来。 “郎中令伴君多年,必深知陛下喜好。陛下如今圣体不健,与这殿中人多嘈杂亦有关联,孤意,将此间人手都撤了,殿门紧闭,遮挡天光,与陛下好生安养。郎中令,你以为然否?” “臣,全凭殿下圣断!” “既无异议,那便如此吧……” …… 始皇帝三十七年九月二十七,始皇帝驾幸沙丘,同日,立幼子胡亥为太子监国。 太子监国七日,帝崩。太仆高与丞相斯议,令取鲍鱼一石载辒辌车,掩尸腐之臭,秘不发丧。 车队西向而返,复归咸阳,十一月初九,发丧。 初十,太子登基,称秦二世,初令改元,称始皇帝三十八年为二世元年。 十二月,葬始皇骊山,郎中令蒙毅并无子后妃百八十三人请殉,二世制曰,可,乃命太仆高除郎中令为用…… 时,始皇帝三十八年,十月初四,岁首,孟冬。 阴冷的沙丘宫里唯有始皇帝和蒙毅二人。 胡亥以帝有恙,不喜光的名义封住了主殿的一应门窗,故二人虽都醒着,却不知如今是日是夜。 人的眼睛是具有适应性的,在黑暗中待了这许多日,些许微光已经足以让他们看清你我,看清周遭。 所以,始皇帝睡醒的时候,蒙毅一眼便看到了他脸上难得的红韵。 “陛下今日似乎康健了许多。”蒙毅笑着说。 “回光返照,油尽镫枯,毅,朕要死了。” “天子之死如天崩于民,陛下此时该用崩才是。” “对对对,朕要崩了,想来天崩便在今日。” 二人都笑起来。 蒙毅扶着始皇帝起身,轻轻为他捏着胳膊,舒缓筋骨,始皇帝发出一声惬意地呻吟,大舒了一口长气。 “武灵当年被惠文孤困于此,疯逝,怕就是身边少了如毅这样一个陪伴。赵政何往,蒙毅何往……毅,真乃是信人也。” “公子说笑了。”蒙毅自然而然地换上了总角时的称呼,那时他不过三四岁,始皇帝也还不是皇帝,是公子政。 “不说笑。”始皇帝享受这样的称呼,翻过手,反捏住蒙毅的胳膊,“毅,胡亥如此凉薄之人,我杀扶苏而立他,是不是错了?” “公子还如往昔般英明,您为胡亥谋的策,若他可照实而行,李恪便逃不出公子的鼓掌。” “他会照实而行么?” 蒙毅苦笑:“我不知,也看不到。” “也是啊……”始皇帝叹了口气,“算了,行便行,不行便不行,人力有穷尽,兴衰早已定!” “公子终于看透了。” 二人相视,又笑起来。这次的笑与方才不同,不是浅笑轻笑,是朗笑大笑。 笑着笑着,始皇帝抓着蒙毅的手越来越紧。 笑声不知不觉停了,始皇帝粗重地喘息,只有进,没有出! 蒙毅尽了全力为始皇帝顺气,可始皇帝挣扎起来,一把就把蒙毅远远推倒! 他趴伏在榻边嘶吼:“仙丹!朕!朕的仙丹!” “陛下……” “快与朕把仙丹取来!朕是天下的皇帝,朕将以仙丹永生,朕要做永远的皇帝!快!快!若是拖延……若是拖延!蒙毅,朕夷你三族!!!!” 蒙毅流着泪叩首下拜,他跪在地上,任始皇帝如何谩骂威胁,只是叩首。 始皇帝骂累了…… 半晌之后,他无力地垂下身子,半个身体悬在榻外,干枯的手臂伸展着,指向墙边列阁的那个木箱。 他放弃了。 “始皇今日死!”他用最后的力气大喊出声,“憾!憾!憾!” 声音戛然而止。 蒙毅对着伏倒的始皇帝又叩了三个响头,站起身,擦干泪,小心地把始皇帝的身体扶回榻上,掖好薄衾,整理好他散乱的发髻,这才站起身。 大秦的郎中令开始整理自己的仪容。 冠,服,带,佩,剑,印,履,一应不碍。 蒙毅抬起头,缓缓行向紧闭的大门,拉开。 门外的卫士向着他扑通跪倒。 “原来现在是白天……”他注视着整整七日未见的艳阳,轻声呢喃,“劳烦通传太子殿下,我大秦的始皇帝,崩了。” 始皇帝三十八年,又二世元年,十月初四,岁首。 大秦始皇帝政崩于邯郸郡信阳县沙丘宫中,时年五十一岁。 哀鸿遍野,举世欢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