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 (第1/2页)
扶苏和李信拜门的时候,李恪正和吕雉一道在西厢折磨幼子,或者说,教小穗儿和小巿黎背韵,也就是。 这已经是书文进阶的科目,主要是小穗儿在学。小巿黎这些日子识的字还不够多,且以颂为主,而且要跳过不会的词句,所以才需要两个老师一对一辅导,严氏管这种模式叫“因材施教”,不必说,自然是圣人手段。 “殷、齐,中也。斯、誃yi),离也。谡、兴,起也。还、复,返也……”小穗儿苦着脸,结结巴巴地背着,背错了,李恪就用手里的藤条轻轻抽一下脑袋,再背错,就重重抽一下背,疼得他一颤一颤,背起来越发结巴。 “小穗儿,莫怪为兄心狠,姜姨时不时过来看的,你背上若没几道印子,为兄不好与媪交代。” 小穗儿听得都快哭了:“公子,此书……此书前文不接后话,怕是打死我也背不出来的。” 小巿黎在旁哈哈大笑,结果也挨了一藤条,当即瘪着嘴,一脸无辜看着吕雉。 吕雉把脸撇开,轻声说:“巿黎,莫怪为嫂心狠,你平素读书皆满脸苦意,如今笑得这般大声,若是手上没几道印子,为嫂不好与姑交代……” 两人夫唱妇随,正一左一右训着话,勤急急忙忙跑进来,喘着气,大声说:“少主,公子扶苏来了!” 李恪就这样毫无准备地和扶苏再见。 多日不见,扶苏一如既往英姿飒飒,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唇角开始蓄起短须,虽才止短短两撇,却让李恪记起来,他今年都二十四了。 秦人十七傅籍,二十及冠,二十四岁若无意外早已经娶妻生子,贵族虽说成婚晚些,但扶苏至今不娶,说到底还是在等辛凌的意思。 不过以李恪对辛凌的认识,此女现在全然没有嫁人的打算,这让他不由为大秦的皇长子哀悼不已。 天生尊贵,世所闻名,堂堂的公子扶苏对辛阿姊满腔情意,非君不娶,这样一来,也不知还要做多久的单身狗…… 李恪叹了口气,看了眼扶苏身边那个不怒自威的陌生男子,悄悄把扶苏拉到一旁。 “公子,敢问你今日是以何身份来的?荷华,亦或扶苏?” 扶苏轻轻一笑,堂而皇之把李恪拉到男子身前,开口介绍道:“此君便是大名鼎鼎的槐里君,此次屈尊为我宣诏副使。恪君,槐里君对你颇有好奇,久盼一见,与我一番商量,便将宣诏之地定在了苦酒里。” 李恪一下便听出了扶苏话里的意思。 李信为副使,那作为正使的他,自然是以皇长子扶苏的身份来的。 此人便是李信…… 身高七尺过半,宽肩窄腰短须坠颚,他与李恪承自同一条伟大血脉,虽说已经出了五服,血亲的痕迹却依旧明显,两人皆是方脸浓眉,只是李恪谦和,李信威严。站在一块,甚至让扶苏看出了一股父子味道。 扶苏喃喃自语:“先前不曾发现,恪君与槐里君的面相……颇为神似啊。” 李恪也在心中苦笑。 明明是关系更亲近的远亲,李恪却在不知不觉间坑了他两次。 一次是揭发方螣,李信丢掉了陇西侯的爵位,虽仍称槐里君,但这槐里却是出身,与君侯显贵再无瓜葛。 另一次则是句注塞攻防战,为了回应苏角的牺牲,李恪用桐油造起一堵火墙,明里是为打击匈奴士气,暗里则是断绝了李信与这场反攻的全部关系。 如今看来,李信损失惨重。 他以当事人的身份出任宣诏使,足证明他与匈奴将军之位再无瓜葛,赋闲回乡或是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最后的归宿。 将军无能马上亡,而接替他位置的人,将是蒙恬。 只有李恪知道李信错失了什么。 未来的几年,蒙恬将在雁门郡厉兵秣马,北击匈奴,至此成就战神之名。 至于那句亡秦者,胡也的谶语,或许只是方士们揣度上意,精心炮制出来的一个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