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六三章 调虎离山 (第1/2页)
楼烦城下一片欢歌。 不同于城头那些死气沉沉的秦人,匈奴人历来擅长乐观,即便是身处在不知明日的战争状态,他们依旧能找出大把的理由让自己逍遥起来。 庆祝自己今日未死,庆祝对手死人更多,庆祝帐中分到女人,庆祝夜来食rou,庆祝晨间食粟……总之庆祝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有酒,欢宴必不可少。 长生天保佑,他们此前从未想过攻伐大秦的战争会如此轻松。 一路南下不闻战火,所食所用,都有洛塔的马匪为他们夺来。 而到了楼烦关下,他们需要做的也只是射箭、投火、喧哗嘲弄,真正要命的活计诸如推冲城锥,依旧有马匪们去做。 等马匪们不在了,卓拔索性直接放弃了冲城,只让他们投火、射箭,弱敌士气,待到城中烟火消散,一日的战事差不多也落了尾声。 所以南下二十余日,真正的戈兰人只在攻城前几日略有死伤,这个略,不过就是两死八伤。 追随伯奇攻伐临治亭的人却全死了…… 总之,庆祝吧!庆祝自己追随了仁慈的卓拔,而不是勇猛的洛塔口中那个软弱无能的伯奇! 卓拔是戈兰人中唯一感受不到喜乐的人。 楼烦关的战事进行得很顺利,他依照伯奇留下的计划攻城,不断削弱秦人的士气。 城关上的抵抗变得越来越弱,每日救火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伯奇曾说,这代表秦人的执行力和意志力都在下降。 像这样再坚持几日,这座雄伟的城关便挡不住戈兰人的脚步了吧? 卓拔很想像伯奇问策,只可惜伯奇却死了。 戈兰的智者算尽机关,却独独没有算到自己会死在那个看似无害的临治亭…… 临治一败对卓拔的打击无比巨大。 伯奇是他最信赖的助臂,伯奇统辖的千余骑兵又是部族最老成持重的中年牧民,现在他们一战尽没,卓拔统治部族的根基也随之云散烟消。 年轻牧民更喜欢锐意进取的勇士,而这一次伯奇没能取来临治亭的粮草,又为洛塔创造了复起的时机。 卓拔再也找不到压制洛塔的理由,那一车又一车染着血迹的粮草,让这头凶兽在年轻人心中的威望进一步拔高。 眼见着营中库房越来越丰,卓拔知道,他离毁灭不远了。 年近五十,作为牧民来说他已经是草原少有的高寿,他并不在意自己的毁灭,只在意戈兰部在洛塔的带领下,众叛亲离,踏上一条注定毁灭的道路! 戈兰部有能力攻克楼烦关么? 若是不计代价,卓拔今日就可以攻克楼烦关! 戈兰部可以攻克楼烦关么? 身为迭巴部的附庸,却抢夺了迭巴部第一个踏上中原大地的荣耀,戈兰部必将成为巴特的眼中钉,rou中刺。 巴特从来都不是一个大度的人。 他勇猛,狡诈,野心如炬,睚眦必报! 他明明知道楼烦关比句注塞虚弱的多,但为了在与几位兄弟的竞争中占据先机,却主动将楼烦关交给戈兰部,而且是指名要求戈兰部配合方螣,攻伐楼烦! 句注塞对匈奴的意义是无穷的。 那里是赵国的武灵王为驱逐游牧建立的军塞,赵国的军神李牧在那里,一战便将匈奴三代人的胆气践踏在脚下。 第一个攻下句注塞的人将成为匈奴的英雄,时隔四十多年,再一次带领匈奴的战士踏上中原的人也将成为匈奴的英雄。若是同时夺下这两份巨大的功勋,巴特将从他的兄弟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右贤王唯一的继承人。 可笑的是,洛塔并不知道这些。 他不知道戈兰部需要迭巴部的庇护,也不知道这场南侵只不过是右贤王给予巴特的一次考量,否则阿尔善旗下十万控弦,为何南下的却仅有巴特手下那区区两万余人? 戈兰部不能攻陷楼烦关,依照伯奇的判断,至少在巴特攻下句注塞之前,戈兰部都只能被阻挡在楼烦关外,寸步难进。 巴特之所以挑选戈兰部攻伐楼烦,只因为在三大附庸部族当中,戈兰部是最弱的! 卓拔颤抖着从怀里取出一块碎羊皮。 今早,洛塔出兵前没有如往常般向他辞行,他便知道洛塔准备弑父夺权了。 他令亲随去巴特营中问计,本指望着可以求来千余援军,继续压制洛塔的谋求。可援军并没有来,巴特只让亲随带回这张碎羊皮,上面用匈奴语写着“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