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 拳头才是硬道理 (第2/2页)
三个女人为了论证朱由崧的品格,已经开始引经据典起来,迎香和玉娘二人倒是饱读诗书,句句都是圣人言,杨雪宁一对二也是不虚,经历了江湖骂战的江湖人,嘴上功夫自认不弱。 只是她们一方是圣人言论,一方是江湖黑话,完全就没有在一频道上,简直就是鸡同鸭讲。 谁说的都有道理,可是她们说的道理在对方看来都是歪理。 陷入辩论环节的三人,连兰儿溜出了门都没有发现…… 朱由崧站在走廊的拐角处,正靠着墙角喷云吐雾,对院中的争执似乎漠不关心,只是呆愣愣地望着院中水池中的假山出神。 由于朱由崧整天和朱由检混在一起,朱由检是个明粉,朱由崧难免受他的影响,对明朝也有一种莫名的亲切。 可是这些天来,他算是见识到了明末官场的腐朽和黑暗,这样的大臣和朝廷,还有得救吗? 朱由崧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心中不无颓丧的想到:“就算有的救,是我们两个半瓶子水能救的吗?” 朱由崧依稀记得在前世逛军事论坛的时候,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讨论了种种拯救大明的策略。 其中有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大明的税收极度的不合理,而且如同附骨之疽,极难根除! 明朝的税收不合理到什么程度呢? 自己那个放牛娃祖宗朱元璋,为了优待士人定下的规矩,只要考取了有秀才以上功名,便可完全免税! 这是什么玩意儿? 想要功名至少要上学读书吧,可是贫苦百姓整天吃糠咽菜的,连学费都交不起! 而有钱人,便可专门请先生来专业培养。 由此可见,你穷的连学费都交不起的怎么跟人上了正课还上补习班的比?大明这时间可没有义务教育! 于是有钱人家有了功名免了税,便越来越富有;而贫苦百姓上不起学没功名要收税,便越来越穷。 于是便有了贫富两极分化,于是便有开始有人琢磨怎么钻这个政策的漏子,于是便有了了诡寄这样的事发生。 而这诡寄就是将自己的田地伪报在有功名人名下﹐向他交租子,借以逃避赋役的一种方法。 这就导致了士族越来越强,而国家利益被侵占国家越来越弱。 可以说明亡,说的极端一点,完全就是因为享有大部分社会财富的人不用交税,而只占据社会财富很少的普通百姓,却要负担全部的税收重任。 如此的贫富两极化,如此的不公的大明焉能不亡? 这个政笨不被取消,大明必死无疑! 朱由崧又想起那天从京营回来时,他跟朱由检一起时的情景。 他说这个税收制度时,也是倍感无力,因为这己经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谁敢动,便是与天下士族为敌,哪怕他是皇帝! 就算是张居正改革,也只是清丈田亩,扼止了诡寄却不敢动这根本的免税政策。 想要改变除非破而后立,重新建一个王朝才行! 可是他和朱由检两个,一个是大明皇帝,一个是大明世子,怎么建立一个新王朝?难道自己造自己的反?自己砍自己的脑袋? 怪不得朱由检说,有时候,他宁愿穿越到李自成身上,也不愿穿越到自己面前一副烂摊子的崇祯身上…… 两人想了良久,才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要想改变这个免税制度,只能温水煮青蛙,徐徐图之。 先像张居正一样清丈田亩,扼止诡寄,可是这一切最重要的便是武力支持。 只有当他们拥有一支强大而又忠诚的军队,才能使人敬畏才能让一切反对声音消失。 有一句话说的好啊:“一个君主国的陆军越强大,这个国家就越专治!”怪不得后世的英国只有陆军没有冠以皇家的名号。而他们现在需要的就是专治,需要的就是集权! 他们要想变革,只有把权利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就会像光绪的戊戌变法一样失败! 而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光绪没有足够的武力支持,而慈禧有! 朱由检那天说说,当我们拥有一支强大军队时,你会发现做什么都简单多了。想要拯救大明,必须先要有一支忠诚且强大的军队,我们才能够做出变革而不被人阻止。 怪不得朱由检火急火燎地要整顿京营,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基啊! 朱由崧吐出一个烟圈,慢慢睁开了眼,轻叹一口气道:“哎,眼前的当务之急,是赶紧把朱由检要的第一桶金给攒出来。” “世子?” 清脆的声音在身旁响起,朱由崧抬眼一看,只见一个娇俏可人的小丫头手里端着一个托盘,里面放着一碟蜜饯,正俏生生的望着他。 朱由崧把夹着烟的手背在身后笑问道:“兰儿,这是要干嘛去?” 兰儿急匆匆道:“世子,你快去院子里看看吧,要是杨jiejie说不过柳姑娘她们,动起刀子来可就不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