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5章:大捷 (第1/1页)
霍去病对汉武帝刘彻坦言历史聊天群之事,他们将来会如何谋划……这些王宇都无从得知。 华夏帝国。 此时,因为北面战事突然紧张起来,为了保证战事顺利,大明王王宇正奔波于燧皇世界,原界,华夏帝国世界之间。 把从燧皇那里换来的一万多石粮草先搬到原界,再将从原界收集的粮草,搬到华夏帝国,最后在由运粮兵马,把这些粮草运送到北面的战场。 北面的战场,面对的自然是清军。此次,多尔衮和豪格两个率数十万大军南下,欲破关。 镇北大将军王永吉负责应对,以守为攻,粮草是基本保障。 把粮草搬回华夏帝国后,大明王王宇又召集军机处的人议事。 所谓的“军机处”,就是有原来的五军都督府改变而来。 现在军机处的人员有张良,诸葛亮,温钟瑞,曾辉,任斌,魏东,杜勇等人。 还有没在场的将军们镇东大将军吴三桂,镇北大将军王永吉,镇西大将军孙尚香等人。 军机处也是设在皇宫内的一个大殿内,大明王王宇坐在上方,环视前方的众人,说道“本王这些天,筹备到了两万石粮草,至于怎么得来的,你们不必过问,问了本王也不会说。” 说完,他看了看诸葛亮。在场的,只有同为历史聊天群群成员的诸葛亮明白。 魏东,张良还好说,其他人都不能说。 温钟瑞,任斌,曾辉,杜勇四人也识相的没有多问。 “大明王,现在多了两万石粮草,加上原来准备的粮草,最少能支持北面将士们两个月的粮草所需。” 兵部尚书温钟瑞心里合计了一下,然后行礼说道。 战争,也离不开工部的辅助,因此工部尚书曾辉进入了军机处。 “两个月……” 大明王王宇点头道“希望,南面和西面的战事早点结束,就算结束一方也好。” 三面作战,时间越长,消耗越大! 更何况是在这兵荒马乱,又是小冰河时期最严重的时候! 诸葛亮站出来,行礼道“大明王,根据情报,此次多尔衮和豪格,各自号称二十万兵马南下。虽然其中有不实,但估计也有二十多万,估计是倾巢而出。 看来,他们也得到了南面和西面的战事消息,想趁着我军还未与南明朝廷和张献忠分出胜负,没有多于兵力支援北面战场时,一鼓作气,破关南下!” 诸葛亮刚说完,张良就接着道“是啊,王永吉将军虽然有八万余兵马,面对二三十万敌军,即使是固守,也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了。” 说到这里,张良看了看魏东和杜勇,道“或许,可以让部分禁卫军前往支援。” 有人不同意,兵部左侍郎任斌出列,行礼道“大明王,臣觉得张尚书大人所言不妥。 禁卫军如今也只有三万余人,其中三成都是新兵。他们负责守卫京城都算勉强,要是分出部分前往北面战场,那谁来守卫京城? 万一,清军出奇兵直入京城呢?” 然而,张良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反驳道“任大人,你也许只是看到禁卫军的人数不足,而没亲自见过禁卫军的实力,以及禁卫军使用的新火器吧?……即使是那三成的新兵,现在也有不俗的战力。 更何况,这也是对禁卫军的检验。作为士兵,不上战场,永远无法真正成长起来!” 兵部左侍郎任斌依然坚持道“非常时期,不可轻易冒险。臣,认为只要王永吉将军坚守住,南面的战事相信很快会有结果,到时候便可以分出一部分兵马前往北面战场。” 此时,作为禁卫军统领的魏东出来表态道“大明王,禁卫军所有将士随时可以赶赴战场。禁卫军一出,必然痛击敌人!” 如今的禁卫军,选的人是精锐,训练一刻没有松懈,而且有最先进的火器燧发枪,火炮,简易的地雷,手雷等等,还有新的战术。 因此,禁卫军不怕出战,反而希望出战,以建立战功。 兵部尚书温钟瑞深思后,赞同任斌的看法,说道“大明王,虽然禁卫军战力强,但他们主要的职责是守卫京师,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调动。” 大明王王宇在京城,华夏帝国的核心也在京城,要是京城有个万一,就全完了。 安全起见,兵部尚书温钟瑞选择保守的看法,道“可以再等等,等南面吴三桂将军的消息。短时间内,相信王永吉将军能抵挡住南下的清军。” 这些道理张良自然知道,他之所以建议让一部分禁卫军前往北面战场支援,是因为知道王宇还有更大的依仗。 那种依仗,完全不必担心京城会出事。 诸葛亮自然理解张良的建议,同样也理解温钟瑞和任斌的顾虑。 这种事情,又没办法与温钟瑞和任斌解释。 气氛一下变得静默起来。 就在这时,传来急报。 南面吴三桂传来的急报。 大捷! 南明朝廷的皇帝投降,南明覆灭! “好!” 大明王王宇激动得站立起来,然后说道“传本王命令,令吴三桂善待南明朝廷皇室以及其朝臣,严守军纪,安定民心!” “还有,杜勇听令!” 杜勇出列,行礼道“臣,在!” 大明王王宇命令道“本王令你领一万禁卫军,前往北面战场支援!” “臣,领命!” 杜勇脸上没什么表情。 他本来是朱元璋用“指定传送符”派到这里来辅助王宇的,以后还要回去,所以认为自己尽力做好王宇吩咐的事情就好。 所以,接到这样的命令,心里并不感到激动和兴奋。 至于魏东,他作为禁卫军统领,又是大明王王宇的亲信,自然要留在京城守卫。 南明朝廷投降,南明覆灭,现在派部分禁卫军去支援王永吉,也没什么不妥。 要是京城有事,吴三桂便可以率大军救援。 而且,南明朝廷投降的消息很快会传到清军那里,肯定会打击其士气,对北面镇守的王永吉有利。 很快,南明朝廷投降的事情会传遍京城,下一期的华夏周报也会特别报道。 …… 而就在这个时候,远在杭州的吴三桂正在接见郑芝龙,郑成功等原来南明朝廷的有名将军。 尤其是郑成功,吴三桂会特别注意。 跟着王宇久了,自然在王宇那里知道些未来发生的事情。 郑成功,就是一个未来的大人物。 之前大明王王宇就亲笔书信想招揽郑家,可是没成功。 现在南明朝廷投降,郑家顺势想靠拢华夏帝国,希望能被看重。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