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个世界番外(3) (第2/2页)
家王爷的笑容,太过刺眼,让人打心底难过。 南方战事吃紧,天玑国内部矛盾严重,天玑国国主年迈早已分身乏力,无暇顾及国事。 此时发生战端,必是有人想凭着战功乘机拉太子马,但他有法子让天玑国太子尽快登位。 天玑国国,皇宫。 “老三,你说得事可是真的?”天玑国国主躺在床上,神色衰老,脸上的病容藏都藏不住。 “回父皇,是。”端王恭敬的站在旁边。 老皇帝沉声道:“叫人立即退兵,三年之内不得出兵天元。” 对于他这个儿子,老皇帝打实喜欢不起来。 端王不解:“父皇,咱们眼下就能捉到北下御风,为什么要退兵?” 老皇帝怒道:“混账,你捉御风有什么用?”老皇帝气得恨不得拍死这个猪头,还是解释了一句,道:“北国大权都被那个摄政王,握在手里。” 端王笑笑不在说话,恭敬地行了礼,转身离开。 太子路过看了一眼端王,那一闪而过的阴霾,他看得清清楚楚,语气带上了一丝焦急,“三哥,可是父皇那出了什么事?” 端王道:“太子殿下,既然想知道,不如自己进去问问,不就什么都知道了吗?” 端王唇角轻扬,笑得温柔且无辜。 战事越发吃紧,三日后天玑国国主离世,举国哀痛,天玑国太子即刻登位,国号承天。 对外,承天帝先是给天元国抵了投降书。 天元国损伤亦不小,天元帝不敢拿乔怕多生事端,尽快与承天签订了和平协议。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内承天帝大刀阔斧的将朝堂整治一顿,下手果酸干脆,对于自己的皇兄也丝毫不留情面,圈禁的圈禁,流放的流放,斩首的斩首。 事情传到天元国已是半年后,王爷府,闻之站在窗前。 “王爷,天玑国来信。”张梁从外面拿着信件递给闻之。 闻之放下手里的茶杯,忍不住轻咳几声,“咳!咳咳!咳…” 张梁慌慌张张地给他顺气,语气中难掩担忧,“王爷别气,气坏身体了不值当,将军回了该要心疼了。” 闻之坐回椅子,又拿起茶杯喝了口润润喉,暂时压下想继续咳嗽的欲望,道:“传话…咳咳…下去,按照计划…行事。” 闻之重重的喘着气,又道:“他那边,派人好好护着。不容有半点闪失。” “是。”张梁领命下去,往外走,走到半路又撤回来,道:“王爷,那个书生又来了。” 闻之道:“让他进来。” 书生走进屋,他瞧着这气氛不太对劲,怪不得张梁那厮这么痛快,心中突然有些懊恼,道:“草民参见王爷。” 闻之笑道:“免礼。” 书生走近一看,才发现王爷脸色苍白,眉宇间隐隐有病气暗生,但又夹有丝生机、异像暗藏。 书生愣了一下,忽然问道:“王爷近来可是觉得身体大好,嗜睡,时常没有胃口,夜里难眠?” 闻之道:“有话直说。” 书生站在那里‘我’了半天,愣是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闻之也没了听的兴致,直接挥挥手让人滚蛋。 半个月后,闻之收到边境的加急信件。 当即脸上血色全无,心抽搐的厉害,密密麻麻的痛楚向四肢蔓延,他一时间仿若失去了镇定,没有了故作矜持,像只狼狈不堪的丧家之犬,嘶声力竭的喊道:“都出去!” “临安!她怎敢!她怎敢…”闻之话已经无法完整的说出口,双手捂着脸,偶有泪水从指间滑出,而后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嗒嗒’声。 几天后,闻之恢复了平静该吃就吃,该喝就喝,日子过得跟之前一样,偶尔晒晒太阳。 但这身体,却以rou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来,脸色苍白的毫无血色,整个人仿佛只剩下一副骨架子。 闻之躺在床上叹了口气,忽然道:“张梁,本王交给你个事。” 张梁躬身道:“王爷您说。” 闻之抱着汤婆子,暖了暖手,心中却感受不到似乎暖意,他道:“替我准备副棺材,能放俩个人那般大。” 他一身克己守礼,临了却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光明正大的与所爱之人同处一棺。 张梁愣了一下,惊恐万状,道:“王爷,这不符合规矩。” 闻之嗤笑一声,道“规矩那是什么玩意?本王为皇室这般卖命卖夫,合葬算个什么?你去准备吧。” 身上突然被什么东西搭了一下,闻之皱着眉头向后看了一眼。 他伸手去抓,身后什么都没有…闻之若无其事地收回手,夜色无边,弯月当头。 几年来,这是闻之第一次穿上正装,深红的官服,仿佛与生俱来的威压,逼得百官抬不起头来。 “王爷,将军的尸身已送到门府上。”宰相顶着各方视线上前一步。 闻之笑道:“…嗯,本王知道了。” 说完,他转身准备离开。 太监快步跑过来,大声喊道:“王爷,皇上有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准许摄政王与御将军的合葬。” 圣旨一出,大殿上的人都惊恐的望着座椅上的青年。 只见华服青年勾唇笑道:“本王领旨,谢恩。” 天元一六年,御将军领兵抵抗外敌,战战告捷,周边各国纷纷表示成为其附属国。御将军回京途中,惨遭敌国士兵埋伏,不幸身亡。 天元一六年,摄政王病死,皇帝追封为崇明帝。 (未完待续…有时间写个温馨结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