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慈宁宫 (第2/2页)
人知道吗? 采儿摇了摇头,道:没有,只经过徐帆的手。 欧阳皇后的神情,变得越来越严肃了起来,望着采儿,吩咐的,道:让门外的宫女太监,都退下去。 是,娘娘。采儿看了一眼欧阳皇后,心里不由得有点担心了起来。在这几年,从来没有听说过,南昭国会用八百里加急把书信送到皇宫。而且只用了五天,和以往相比,快了两倍之多,途中必然累死了不少的马匹。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意味着,南昭国发生了什么事。采儿再次又看了看欧阳皇后,哀叹了一声,转身往门口走去,轻轻的把门关上。望着站在周边的宫女和太监,挥手道:你们都退下吧。采儿看着他们,都离开了寝宫,这才放心的回到自己的房间。 欧阳皇后坐在圆桌旁,慢慢的撕开信封,拿出书信一看,猛的一惊,自己的预感,却成了现实。泪水从眼角滑出,滴落在书信上。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强压着自己愤怒的情绪,低声哀嚎着,父王…父王…,凌儿还在这,等着你过来,看看将来未出生的孙子。说着,泪水哗哗的往下落,几乎把整张书信,都淋湿了。双手紧紧的握着书信,指缝间滴渗出悲痛的泪水。欧阳皇后知道现在不是痛苦的时候,尽量让自己冷静了下来。忽然起身。父王,绝不可能就这么容易死的,肯定是有人,要害我父王。 砰…砰…轻轻的敲门声,传入到欧阳皇后的耳中。 谁呀 娘娘,是我,采儿。 进来吧。 采儿推开了房门,望着欧阳皇后那悲痛欲绝的神情。大概猜到书信中传来的,定然不是什么好事。不然…没有接着往下想。走到欧阳皇后的身旁,悄悄从腰间拿出手帕,递给了她,关心的,道:娘娘,别想了。这样,对你的孩子不好。 欧阳皇后含着泪水,起身紧抱着白衫女子,悲痛的,道:采儿,你知道吗?我父王已经归天了。 什么…采儿惊呼了一声。望着欧阳皇后,满脸不可置信的,道:这怎么可能。我们离开南昭国的时候。大王的身体,健壮的很。这肯定是被jianian人所害。 欧阳皇后哀叹了一声,深有同感的点了下头,道:当时看完这封书信,和你想的一样,可是……,我……我不能回去给父王拜祭。说着,起身朝着南昭国的方向跪下,采儿见此,也跟着跪下。 “是凌儿不孝,是凌儿不孝,没能见父王最后一面”。 采儿扶着欧阳皇后起身,坐到金凤玉椅上。安慰的,道:娘娘,你放心吧。相信皇上会准你回南昭国的。只是现在,不是时候。 欧阳皇后情急之下,想到了什么,望着采儿,道:对呀,皇上可是一个大孝子。本宫回南昭国,完全是为了给父王尽孝。因该会准予的。 采儿看着欧阳皇后的情绪,渐渐有所好转。提到嗓子眼的心,也就放了下来。 “娘娘,天色晚了。该就寝了” 欧阳皇后轻点了下头,望着一直为自己担忧的采儿,道:你也辛苦了一天,快去休息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是,娘娘。采儿再次看了看欧阳皇后,无奈的摇了摇头。转身离开了主殿,往自己的房间走去。 景阳宫,主殿。蓉贵妃坐在凤椅上,望着迎面而来的青衫女子,问道:翠儿,华妃走了吗。 回禀娘娘,刚刚离开 那就好。蓉贵妃起身吩咐的,道:你们都退下吧。 是,娘娘 小翠看着宫女太监,都退了下去。走到蓉贵妃的身旁,小声的,问道:娘娘,那华妃,答应帮助我们了吗? 蓉贵妃笑了笑,道:算是勉强答应了。现在的华妃,可没有以前那么好糊弄了。 娘娘,你的意思,想在延庆宫按**们眼线,以便监控华妃的一举一动。 蓉贵妃赞赏的望着小翠笑了笑,道:本宫这么做,也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娘娘,您这招,真是高明。翠儿知道该怎么做了。随着转身离开了主殿。 夜色越来越深,澄阳湖边,一行人提着灯笼,正往延庆宫走去。为首的,正是华妃。 娘娘,寻儿真的担心,这又是蓉贵妃设下一个陷阱。 华妃笑着摇了摇头,道:怎么会呢。 寻儿默不出声,继续跟着华妃的后面,心里清楚,再多说什么,娘娘现在也听不进去。 御书房。杨誉一边批阅着奏章,一边望着公孙明,道:丞相,苏公公应该都和你说了吧。 是的,皇上。老臣在来的路上,一直在想着这事。 杨誉缓缓放下手中的奏章,双目注视着公孙明,问道:那你有何看法。 老臣心中倒是有一个人,可以帮皇上排犹解难,只是…… 杨誉望着公孙明为难的样子,着急的,问道:丞相,别什么只是了。快说说,到底是谁。 李子卿 杨誉早就猜到公孙明会提及到他,不巧的是,李子卿已经在洛华一带的重灾区开河植树,又如何抽身过来。轻摇了下头,望着公孙明,道:除李爱卿之外,还有谁可以胜任。 不知皇上,是否还记得几年前,名震江湖的天下双雄。 杨誉含糊的点了下头,道:倒是有听说过。 公孙明接着又道:皇上,其中一人,正是老臣的门生。而另一人,就是他的同门师弟。 杨誉握着乾坤扇,左右摆了摆,望着公孙明,摇了摇头,道:丞相,你说的这个人,朕真的想不起来。 “裴广庆” 怎么听着这名字,朕感觉有点耳熟呀。 公孙明含着笑望着杨誉,道:皇上,你也知道这个人。 说起这个。李爱卿曾经有和朕提到过他,只是当时没有怎么在意。杨誉转念一想,望着公孙明,问道:丞相,你知道他,现在住在何处。 回禀皇上。据老臣所知。这个裴广庆,一直都住在中丞府。 杨誉放下手中的乾坤扇,若有所思的,道:那不是李爱卿的府邸吗。 公孙明轻点了下头,道:是的,皇上。 丞相,不知有何良策。可以请到裴广庆这样的绝顶高手,帮朕彻查刺客之事。 公孙明有点为难的望着杨誉,摇头道:皇上,老臣曾经要管家,几次邀请他,为朝廷办事,最后都被他婉言的拒绝。 杨誉有点不可置信的,望着公孙明,道:真没想,这个裴广庆,居然能让丞相,亲自派人邀请。看来此人的能力,必然不弱。朕对他越来越有兴趣了。 公孙明尴尬的笑了笑,道:确实如此。 此次叫丞相过御书房议事,正是为了查清刺客到底是谁。杨誉的脸色,微微有点变化,接着又道:玄武门的数百御林军。居然连一个刺客,都阻拦不住。还被他轻易的逃出了皇宫。可想而知,这个刺客的身手,绝对非同寻常。只有同为江湖之人,去办理此事,最为妥当。 公孙明沉思了片刻,望着杨誉,也有同感的,道:老臣,明白皇上的意思。明日亲自去中丞府,说服裴广庆,为朝廷办事 杨誉微笑的点了下头,起身走到公孙明身前。 “丞相,这如何使得。你可贵为一朝之相,怎能屈身求人。” 公孙明摇了摇头,望着杨誉,不以为然的,道:皇上,你可有听说过。大汉王朝的一代名将韩信,曾经也受过胯下之辱,最后功成名就,流芳百世。老臣与他相比,还是显的微不足道。 杨誉自知也不好多说什么,轻轻的拍了下公孙明肩膀,道:既然丞相,心意已决。朕将此事,交给你去办。 是,皇上。老臣定不负皇上所托。 杨誉扶着公孙明起身,缓缓的,道:丞相,父皇让你来辅佐朕,是个很明智的选择。 皇上,过奖了。老臣只是应尽本份之责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