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90章 马嵬坡之变 (第1/2页)
却说杨国忠为陈玄礼解释天子为何要“出逃”以躲避“兵祸”,将一切的根源都甩到了远在汜水关的谢三郎头上,说汜水关“战局不利”才促成了这一切,到了最后,还以一种不忍多言的姿态,对谢三郎守城的能力表达了鄙视…… 陈玄礼听了杨国忠的话,犹疑了半天,却也不得不承认杨国忠说的有道理,他毕竟没在汜水关的战场之上,对具体的情况没有那么了解,单单听了杨国忠的言语,也不得不承认,谢三郎在汜水关的情况,恐怕不太好……攫欝攫欝 不过,这也不是天子躲避兵祸的理由……吧? 毕竟,汜水关还在大唐的手上,就算谢三郎因为麾下将士太少,不敢出城迎战安禄山,却也没有想象得那么严重吧…… 汜水关又不是被安禄山团团围住,他的背后是大唐东都洛阳,洛阳背后还有长安,长安背后更是正座天下,难道还不能增援了? 别的不说,自己麾下还有禁军六军十二卫呢……就算不如谢三郎麾下的淮南军精锐,一个个性情古怪,都快被养成老爷兵了,却也从来不缺乏在战场之上向敌人冲锋的勇气,如果让十二卫增援谢三郎,恐怕也就没有难以出城这一说了……巘戅追哟文学巘戅 结果,杨国忠仿佛早就看出来了陈玄礼的疑惑,打开背囊,直接递过来一份公文。 陈玄礼接过来一看,却是一份申请物资调动的公文,来自东都洛阳,请长安兵部支援一批箭矢,说是要支援给汜水关,数量极其巨大,后面还附有一份汜水关向东都洛阳请求支援箭矢的公文…… “这……?” 陈玄礼看向了杨国忠。 杨国忠给他解释。 “这是七月三十那天,我听闻扬州舰队损失惨重消息之后,马上进宫面圣,正好在城门外见到了运送公文的小吏…… 杨某就截下了这份公文,没有让小吏将这份公文送至政事堂…… 也正是因为这一份公文,杨某才说服了天子,与我等一同暂时前往蜀中避祸……” 明白了! 这一切就能说通了! 陈玄礼仔细梳理了一下,才算明白了天子“避祸”的前因后果。 说什么是人家谢三郎如何,其实,全是杨国忠的锅! 杨国忠得知“扬州舰队损失惨重”的消息之后,着急忙慌地进宫面圣,还顺手在宫门处截下了一份公文,这公文,是在向朝廷讨要箭矢,也可以理解为在向朝廷求援,不要人,只要箭矢,说明汜水关的守城物资不多了…… 仔细想想。 扬州舰队损失惨重,说明“防守反击”战略中,“反击”一环已经无从谈起。 汜水关守城物资不足,说明“防守反击”战略中,“防守”一环也出现了问题! 别说天子如今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就是从军半辈子、如今年富力强地统领天子禁军六军十二卫的陈玄礼,听到这两个消息,也不得不为汜水关前的战局担忧,如果再加上杨国忠刚才提到的“积土为山”、“不得出城”等等具体细节,这份担忧,恐怕都要变成恐惧,真是怕谢三郎顶不住安禄山的十万大军啊……厺厽 追哟文学 zhuiyo.com 厺厽 至于李老三为什么要出京“避祸”…… 陈玄礼不由得稍稍侧了侧眼神,看向了李老三身边的杨玉环,自从他进门开始,杨玉环就一言不发,手上可没闲着,不是给李老三倒水就是给他递点心,实在没得干了,索性就站在李老三的身后,动作轻柔而熟练地为李老三揉肩捶腿,简直把李老三给照顾得无微不至…… 这必然是杨国忠说通了杨贵妃,在李老三耳边不断吹起枕头风! 想想也是,不单单是杨玉环,还有她的那些姐妹,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三个大姨子,外加一个天子面前的红人杨国忠,轮番上阵,这阵势,一般人还真扛不住……李老三虽然不是一般人,显然,也没抗住…… 至于为何暗中出京没有通知文武百官,为何要去蜀中而不是别的地方…… 这些事,陈玄礼都懒得去想了,左右跑不了老杨家这一家子人! 想明白了这一切,陈玄礼也懒得多事儿了,你是天子,你愿意相信老杨家这一家人,不愿意新任谢三郎,我有啥可说的,我不过就是个侍卫头子,听话就好,你说上哪,我就护送你上哪…… 不过呢,眼前还有事情要解决,禁军将士,还在马嵬坡驿馆外头闹腾呢…… 巧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群人还没琢磨明白怎么应对禁军将士呢,又有人来报告,驿站之外,有十余名吐蕃使节也在闹腾,饿得…… 陈玄礼听了,直接一翻白眼,没搭理这茬。 却不想,李老三和杨国忠倒是紧张起来了,杨国忠更是直接向陈玄礼出言,“陈将军,您看,能不能让禁军将士再帮忙找点吃的?吐蕃使节毕竟……” 陈玄礼直接摇头,给他们找吃的!?开什么玩笑!?我麾下将士也在闹腾呢,也没见你马上给解决,结果吐蕃人这么一闹,你倒急了?还想让禁军将士帮他们找吃的?我是没那能耐,你杨国忠又能说服天子,又能联络吐蕃使节的,你能耐大,你去吧…… 一句话就给杨国忠撅回去了,陈玄礼心里也不痛快,说话那是相当不客气。 却没想到,久久无言的李老三竟然开口了。 “陈将军,如果可能的话,还是援手一二为好……” 杨国忠说话,陈玄礼可以不在意,但是天子开口,就容不得他不在意了,只听得李老三说道: “朕之所以离开长安,固然是因为谢三郎在汜水关的战局不利,又因为扬州舰队损失惨重,让防守反击的策略胎死腹中…… 不过这件事却也怨不得谢三郎,无论如何,他率领区区三千人马,顶住了安禄山十万大军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为我大唐赢得了喘息之机,严格地说,谢三郎这个天下兵马副元帅,绝对称职! 而朕呢?攫欝攫欝 朕如今还是天下兵马大元帅! 总不能把平叛一事全部交给谢三郎吧? 朕也应当有所作为! 正巧,杨中丞提到了一点,这一次前往蜀中,不但可以避祸,还可以就近联络吐蕃,如果双方洽谈的好的话,可以从吐蕃、回纥等异族借兵平叛! 虽然这件事情还没有跟吐蕃首领说定,但是经过杨中丞和吐蕃使节的沟通,已然有了初步的意向,这也是为何我等前往蜀中,还带着吐蕃使节的原因…… 现在吐蕃使节,不过因为些许吃食供应不足而已,也不算是什么大事,陈将军就为他们解决了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