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80章 鸣冤! (第2/2页)
,一听张通幽这个理由,竟然同意了。 结果,张通幽就和颜泉明一起,走河东陆路,前往汜水关献俘。 走井陉,见陇右军节度副使郭子仪、都指挥使李光弼,都兵马使谢方,都没有什么问题…… 到了太原,出事了。 陇右军“光复”太原之后,天子李老三重新任命了一位太原尹,名叫王承业。 他之所以能够当上这个太原尹,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出身与太原王氏,在安禄山这个河东节度使叛乱的如今,任命一位当地门阀出身的太原尹,相当有助于太原以及河东局势的稳定。 这位王承业也知道这一点,上任之后努力维系了大唐“龙兴之地”的稳定。 按照道理说,只要王承业能够保证太原甚至河东的局势稳定,成功度过安禄山叛乱这段时间,就是有功于国,日后前程,自然不用多说。 不过,他却还不满足,总想着还能更进一步。 现在,机会送上门了。 颜泉明带人献俘,要路过太原。 王承业胆子也大,仗着太原王氏在自己身后撑腰,根本不把颜杲卿父子放在眼里,直接出手,扣押了颜泉明一行人,另外做了一份奏表,贪天功为己有,派人带着三颗安禄山叛军将领的头颅,自己去献俘! 也就是他知道,人家谢三郎向来是眼睛里不揉沙子,怕自己派去献俘之人被谢三郎看出破绽,根本就往汜水关送,直接派人前往长安献俘,理由也充沛,你谢三郎身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专事平灭安禄山叛乱,这是不错,但是天子李老三还自认了天下兵马大元帅呢,向他献俘,一点毛病都没有。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王承业为了取信天子和朝廷,开始在颜泉明身边的人身上动心思,颜泉明身边的贾深、翟万德,直接破口大骂,而张通幽却在思索之后答应了下来,当然,有交易,王承业不是说要抢功吗,行,我不跟你抢,但是你上报的奏章之中,要夸大我张通幽的功劳,我还得给全家人保命呢…… 就这样,一份被jianian邪之人炮制出来的“请功文书”,取代了常山郡真正的文书,被送到了长安。 李老三也不知道这情况啊,一看叛军将领的头颅俱在,又有内丘县丞张通幽亲自出面汇报,顿时龙颜大悦,对太原尹王承业和内丘县丞大肆封赏。 事情如果仅今年发展到这种程度,虽然恶心,但是也不是无法挽回,毕竟不过是争抢功劳而已,待事后查明,还以公正也就是了。 但是,王承业千不该万不该,为了一己私欲,将国事置之脑后。 原来,在颜杲卿派人请功的同时,安禄山也已经知道了后路被断的事实,派大将蔡希德统兵上万直扑常山,意在重新打通身后的运输线。 颜杲卿却深信谢文所言,“郡中兵马不及安禄山叛军精锐,难以正面相抗”,得知蔡希德来势汹汹之后,派谢文回平原郡向颜真卿求援,同时,也派人前往河东,请王承业增援常山郡。 结果,做贼心虚的王承业,根本不理会颜杲卿的求援,不但不派河东军出战,还以“供应军需困难”为由,拖住了陇右军增援的脚步。 颜杲卿不得已之下,率领常山郡军民独自对敌、死守藁城,历时八天,久等援军不至,最终弹尽粮绝,兵败常山郡! 太守颜杲卿,长史袁履谦等常山义士,一同战死在藁城县! 仅颜氏一门为大唐死节者,便有三十余人! 而王承业更过分的是,听闻常山失守,颜杲卿等人殉国的消息,竟然直接下令,杀害了被扣押的颜泉明等人! “三叔! 我是率领平原郡援兵,赶到常山外围才知道藁城失守消息的。 当时就感觉不对。 平原郡距离常山太过遥远,从我求援到最终出兵来援,八天时间自然不够。 但是,平原郡的援兵到不了,最起码陇右军是来得及赶到常山的! 一来两者距离较近,二来井陉通道已然全部打开,三来颜泉明一行,本就有促成陇右军和常山郡守望互助的责任,而且我离开常山郡之前,也已经收到了陇右副使郭子仪的回信…… 就算我平原郡难以支援,陇右军也应该赶到常山才是! 后来,小侄动用了淮南谍报司的相关权限,命人在河东仔细打听了一番,这才知道,原来是王承业这个混蛋做的好事! 副帅! 王承业,该死!张通幽,该杀! 争功诿过暂且不提,坐视常山失守、颜杲卿等义士殉国,置国事于何地!?残杀颜泉明等人,更是与叛军无异! 副帅!无论如何,都不能放过此类衣冠禽兽!” 谢三郎听完之后,顿时怒气勃发! “小义何在!? 与谢文一起,将此事的细节确定,一定要做成铁案! 通传政事堂!请严挺之严老爷子将之定罪! 同时,发送淮南谍报司在河东所有人手,逮捕王承业、张通幽!” 连番安排之后,谢三郎犹然恨恨。 事已至此,必须要给颜杲卿父子一个明确的交代! 与此同时,他最担心的却是,如果这个消息散播出去,又该对河北一地的“义军”有多大的影响? 要知道,王承业诛杀颜泉明时候用的理由,竟然是常山郡投诚安禄山,他父子,包括常山郡上下官吏,都是和安禄山一样的乱臣贼人,人人得而诛之! 这个理由,自然扯淡! 但是,如果让河北“义士”听到了,他们会怎么想?噢,投降过安禄山就是人生污点了,现在不管他们是对抗安禄山还是跟着安禄山,朝廷都不会放过他们的……如果一旦让河北义士产生了这样的认知,那么,河北一地对安禄山的反抗,必然分崩离析! 想到这里,谢三郎突然一拳,狠狠砸在汜水关城头的垛口上,从牙缝里蹦出来几个字。 “王承业,误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