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二章 新闻发布会 (第2/2页)
访仪”对准三人,等待着“发布会”开始。 一名中年男老师率先开口道:“各位媒体朋友,由于校方还安排了别的毕业活动,所以这场‘发布会’的时间只能限定在一个小时之内,此外,希望各位在提问时,能尽量围绕本届高考展开,与本届高考无关的话题,受访人有权不予回答,谢谢大家。” 说完转过身去,对许怀秋点了点头,撤到一旁坐下。 同时,所有的媒体记者都高高举起了手。 一名眉清目秀的年轻女记者获得了第一次提问的机会。 她站起身来,捋了捋瀑布一般的秀发,微微一笑,道:“我想采访陈元同学。” 陈元显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身子微微前倾,礼貌道:“您请问吧。” 他语气谦和,笑容真挚,立刻就博得了那名女记者的好感,笑靥更加灿烂,说道:“我是《临江晚报》的记者张虹,据消息称,你在高考一个月前,还处在完全不能修炼的状态,而且高中三年,也没有显露出一丝一毫的武道天赋,请问……你是如何在一个月之内,就从一名零基础的武道新人,成长为令全市瞩目的‘文武状元’,这一个月来,在你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张虹话音刚落,身旁的几位媒体记者立刻频频点头。 显然,她的问题也是在座许多人迫切想要了解的。 “有点犀利啊。”陈元微微一笑,道:“感谢你的提问。” “首先,我要厘清一个问题,‘武道’不仅包括时下流行的‘新武学’,也包括曾经的华夏国粹‘古武学’。” “没有‘新武学’天赋,不代表没有‘古武学’天赋。高中三年课程教授的是‘新武学’,我又是个‘新武学’天赋极差的人,考不出像样的成绩,一点也不奇怪。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了‘古武学’,才真正发掘出自己的天赋,找到了修炼的方向,一步步走到现在。” 台下的记者听了,立刻调出“采访仪”上的全息写字板,飞快记录。 陈元话音一顿,接着道:“至于我是如何从一名‘武道新人’,成长为‘文武状元’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家人朋友给予的支持,有学校老师的陪伴和培养,有‘领路人’的无私指导,也有一些个人努力的成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比其他人充分一些,赢面就大一些,这就是我的答案。” “谢谢。” 那名女记者显然很满意陈元的回答,微微点头,坐回座位。 与此同时,“记者席”中也响起了一阵掌声。 许怀秋转头看了看身边的陈元,淡淡一笑: “这小子还真老练,三言两语之间,就避开了‘如何变强’这一敏感话题,将考取状元的原因,分散到家人、朋友、学校、师长几个方面,避免了被媒体集火追问的窘境。” 正在这时,第二轮提问开始。 一名略微有些秃顶的中年男记者获得提问机会,站起身道:“陈元你好,我是《临江都市报》的记者杜峰,根据三中对外披露的消息,你在一个月前,已经决定进入本地的‘临江大学’就读,请问这一决定,在高考后会发生变化吗?” “不会。”陈元言简意赅,“我选择‘临大’,是因为它适合我,对我而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好的,谢谢。” 中年男记者点头一笑,坐回座位。 紧接着,又有几名媒体记者相继站起来提问。 除了一名记者向许怀秋问了有关三中后期建设的问题之外,其余人几乎都在向陈元提问。 好在陈元思维活跃,反应迅捷,逻辑条理丝毫不乱。 应对起记者的问题来,也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该说的一个字不少,不该说的一个字不多,严丝合缝,滴水不漏,不但让在场的三中老师深感佩服,也令台下的记者啧啧称奇。 不一会儿,“新闻招待会”已近尾声。 许怀秋取过话筒,微微笑道:“各位媒体朋友,距离‘发布会’结束还有最后十分钟,还有问题的,请抓紧时间提问。” 不等他说完,记者方阵中忽然站起来一人。 众人转头望去,只见那人三十五六岁,五短身材,头发油腻。 小眼睛,塌鼻子,腮帮子上留着一片络腮胡,看上去要多邋遢有多邋遢。 那人站起身来,冲着旁边的一票记者嘿嘿一笑,道:“不好意思了各位,我这人性子急,等不了太长时间,得罪了。” 说完,转向陈元三人,冷冷笑道:“我有几个重要的问题要问‘文武状元’,不知道你敢不敢回答?” “终于碰上一个找麻烦的了。” 陈元双眸一闪,笑道:“你是哪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