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孤村母子 (第1/2页)
“咕咕咕~,咕咕咕~”,几只斑鸠栖在竹枝上不停的叫着,不知是因为喜悦这山谷间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还是发现了什么令它们雀跃的事物,久久不能停息。 山里慢慢下起了雨,斑鸠们也变得安静起来,淅淅沥沥的雨声悦耳极了,整座山谷顿时笼上了一层绵薄的雾气,显得神秘而自然。 这时,打远处隐隐约约走来一个人,沿着石阶小路,踩着青石板,一路左摇右摆,姿态疯癫,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一座篱笆院。 篱笆院的院门挂着一对红灯笼,这人来到檐下,缓缓地坐了下来。 只见其左手提着一只灯笼,右手支着一只酒壶,两眼无神,满脸通红,留着满腮胡须,嘴里嘟哝着些什么,不时仰头往嘴里灌酒,随后哈哈的怪笑。 似是听见了屋外的声响,篱笆院里走出一位年轻妇人,小腹隆起,珊珊而行,手里拿着一根擀面杖,向男人走去。她走到檐下默默望着坐在地上顾自饮酒怪笑的男人,眼神间透露着温柔。 许久后,她用双手托着身子缓缓地也坐了下来,丝毫不在意地上的寒意,随后将头轻轻地靠在男人的肩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她的笑容就像在这黑夜里绽放的花,孤单却美丽。 雨渐渐停了,一缕微风拂面而来,男人终于放下了酒壶,转过头来看着妇人。 “你知道吗,你真的很令人讨厌。” 男人说话的时候表情淡漠,好像此刻他面对的是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他站起身来俯视着坐在地上表情愕然的年轻妇人,眼神间透露着厌恶与嫌弃,之后转身离去。 山间的小路上,一个左摇右摆的中年男子,左手提着灯笼右手支着酒壶消失在路的尽头,再也没有回来。 远处传来哈哈的怪笑,妇人站起身来默默望着男子消失的地方,许久后转身向着屋内走去,只留一根擀面杖孤零零的落在地上,随后被风吹的不知滚落到了何处。 一座万丈悬崖边,一个苍老的和尚正坐在上面闭着双眼念诵经文,寒风吹过他饱经风霜的脸颊,带起他破烂的僧袍。 少顷,只见他突然睁开双眼,露出一缕精芒,放下佛珠,高举双手大声喊道。 “姜施主,贫僧不负。” 随即留下一枚白符,跳下悬崖,坠入深海,海面立时光芒万丈,随后渐渐恢复平静。 七年后 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地洒落在一个杳无人迹的村落,村子里家家关门闭户,一间间草屋被鹅毛般的大雪压的像是“喘不过气了”,每当大风呼呼袭来,便能隐约听到吱吱呀呀的声音。 这样的村子就像是一个被遗弃的地方,在寒冷的冬天更显萧索。 雪渐渐停了,这时,在村子的西面一个年约七八岁的孩童从一条窄窄的巷子里窜了出来。他裹得活像个rou球,只露出一双半眯的眼睛,怀里紧紧抱着一只不到满月的小狗。 只见他沿着满是雪洼的小路大步跑了起来,左拐右拐的来到了一座木屋前,大声喊道。 “阿娘,阿娘,虎儿回来了,快开门啊。” 木屋的门打开,虎儿快步跑了进去,迅速关上了门,坐在了地上,便看见阿娘正坐在床上不满的看着他。 “这半天你都去哪了,怎的到现在才回来,你这是要活活气死你娘啊。”妇人生气地说道。 虎儿脱掉厚厚的大袄子,看着妇人嘿嘿的笑了起来,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红扑扑的小脸显然冻得不轻,接着伸出双手举向妇人。 “您看。” 只见他双手托着小狗一会儿摇向这一会儿摇向那就好像在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 “好了,好了,快停下来,你都快把我绕晕了。快说,这是哪的狗儿,怎会跑到你的手里?”妇人笑问。 “山里捡的呀,虎儿看见它的时候它正窝在一个大石头下面,还在发抖呢,虎儿看它可怜就捡了回来。 回来的时候下雪了,虎儿就在村西头巷子里的草垛里窝了一会儿,雪停了才赶了回来,可冷了呢。”虎儿大声回道。 听了虎儿的话妇人顿时变了脸色,只见她将小狗抢来放在一边,抱住虎儿放在腿上脱掉棉裤,张手就打在了那又圆又白的小屁股上,边打还边说着。 “我叫你去山里,我叫你去山里,告诫过你多少次不要往山里跑,你还去,我让你去,我今天非打的让你长记性不可。” 虎儿嚎啕大哭,两条腿上下摆动,做着无谓的挣扎,边哭边大声叫着。 “娘我错了,别打了,您别打了,虎儿疼,虎儿再也不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