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制成铝合金 环境污染 (第3/3页)
了食堂坐下,李公公又来事了,“哎呦!想当初啊,我到窑岗来,那是每次都有好酒好rou的招呼啊,现在不行了,能给加两个菜,那就要谢天谢地了。” “李公公,那时候我们把您当朋友。可是你是自己不把我们当朋友,能怪我们吗?那时候我们宁可不吃不喝,您来了,我们都要拿给你吃喝。是你不配做我们的朋友,我们凭啥给你好吃好喝的。”张知木没客气。 在座的几个人也没想到,这二人把话说的会这么直接。 “我知道,张东家是怪我把事情都通到皇上那去了。可是没办法,我就是皇上派来的。我宁可得罪朋友也不能辜负了皇上的信任。这都是没办法的事儿。”李公公说到这也不含糊。 张知木也不得不说:“李公公忠心可嘉!要是大明朝的官员们都象李公公这样,就不会有眼前的局面。” 酒菜上来了,李公公说:“我知道,窑岗的朋友恨我,我也能理解。没办法我只能这样,所以你们怎么对我,我都不生气。你们有理由这样。”李公公闻一下碗中的酒,说:“不过,窑岗的朋友可把我给害惨了?” “李公公这是哪里的话?”张知木问。 “你们每次都给我好酒喝,现在没了好酒,喝啥都没感觉,你们是不是害惨我了?”李公公故作苦相的说。 杨玉琳说:“活该!” 张知木赶紧止住杨玉琳说:“玉琳别这样说,看在李公公以前帮过窑岗的份上,走的时候,给他带上几坛子酒。” “哎呦!可要谢谢张东家了。”李公公立刻高兴了。 “李公公,你一个人,留着银子不会买好酒喝啊?”杨玉琳说。 “哎呦!玉琳姑娘。皇上现在手头紧得很,哪有银子给我们啊?再说了,窑岗的好酒街上哪买得到啊?”李公公说完,端起碗就贪婪的喝了一大口。 张知木知道李公公他们经费紧张,可是在山西这样的地方,有窑岗人在他是不敢公开的去敲诈那些富户。所以他哭穷也不都是假的。 饭桌上,卢炳义说:“张总,我们在兰州那里需要建设一座新码头,码头上要建塔吊,这样装卸货物,尤其是大件货物就容易些了。” “那么兰州也要建电厂才行啊!”张知木说,“没有电,塔吊就是摆设。” “我们两兆瓦发电机组很成熟了,我们必须在兰州建电厂。”卢炳义说,“还有一个问题,兰州那段黄河要通航,那座浮桥就要拆掉。那里需要建新的大桥。” 李栋插言说:“我们建桥的钢材倒是够用,可是我们能建大桥的人有限。我听说现在原来建桥的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建太原大桥,一部分建河曲大桥。这两座桥,明年能建完就不错。” “我看兰州大桥,我们等河曲大桥建完再和潼关大桥一起建。而且要建公路铁路两用桥。”张知木说,“那时候,我们就能锻炼出来几只过硬的建桥队伍了。渭水上马上也要建几座大桥呢。” “哎呦!这人差别就这么大啊!”李公公叹息说,“皇上那边锅都快揭不开了,你们却要建大桥,忙的不可开交。” “李公公,你看到是我们花银子,不知道是通过建设挣银子。皇上每年几百万银子要借,靠种点粮食够用吗?”张知木说。你不要以为,只有种粮食生产钢铁才算挣银子。我们通过建桥收过桥费,也可以赚银子。你们一张嘴就百万两银子都是到手,以为赚银子那么容易,我们要一点点儿的往回挣才行。 李公公当然不会把他要说的事在饭桌上说。饭后,酒足饭饱的李公公跟着张知木来到办公室。李公公就是这点好,脸皮厚。今天见张知木给了好脸,进屋就要喝茶。 反正张知木也要喝茶,张知木就让人送茶进来。 喝一会儿茶,李公公说:“这次皇上有几件事要和您说,一件是。现在朝廷太常库是空的,边关钱粮一直欠着。皇上的意思,山西经过这几年换过劲儿来了,是不是可以收些剿匪费用。”李公公说到这,看见张知木脸色已经变了。他停了一下又说:“还有你们在沁水南边做的有些过分了,有不少大臣上奏参您。皇上让你们注意些。” 看见张知木没说话,李公公又说:“皇上催问你们何时出兵河南剿贼?再就是皇上听说,你们把周遇吉的军队给改编了,不是知道是不是有这回事?” 张知木知道皇上是不会消停的看着窑岗人自己发展,非要整点儿事的。不过张知木不想和他们纠缠,坚决的说:“山西百姓还没脱困,税收都在减半。不能再加他们负担了。至于你说的沁水那边的事,我不知道哪件事做的不对,如果有请他们说出来。皇上问何时出兵的事,我们还没准备好。准备好了就会出兵。不过上次我们准备了一些人到了江边,奉旨又回来了。正好北部边关空虚,我们调到北面了。至于你说的周遇吉军队的事,我们不清楚。他是边关总兵,是我们父母官,我们改编不了他们。不过我知道,他们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军饷,大部分官兵都饿的逃走了。你们再查查吧!” 李公公还想说啥,张知木已经不耐烦。说:“李公公没别的事,我就不陪你了。我下午还有事。”说完就站起身送客了。因为张知木的确有事要和陈玉峰、欧阳鹤商议。 ------------- 富士山喷发,日本大地震。--《南宋记忆》进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