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 水库爆破 满清生变 (第2/3页)
接通到滹沱河的河道。从这里开个口子建一个导流渠,正是一个好地方。看来卢炳义他们和唐景窑没少花功夫在这里。 李威看着这个山包说:“用**将山包炸平应该没有问题。可是你们需要的是炸出来一个低于河面的河道,那样才能导流用,这就麻烦了。” “为啥?”唐景窑没听明白。 “因为需要在水面一下钻洞安放炸好。那样的山洞不好打,这里离河道太近,打出来也是容易进水,没法在洞里安放**。”李威说。 张知木看看了山包,突然问:“云鹤,你们现在钻机最大能钻多大的孔?” “150毫米没问题,现在正研究200毫米的,不过需要等一些时间。”李云鹤回答说。 “那就好,你安排几台钻机,在这山包上,顺着要开出来的河道方向,钻几排深孔,孔深要比需要的河道深几米。钻完之后,统一将经过防水处理的**放进钻孔里,孔上面再用水泥封堵住。用电**儿同时引爆。这样**爆炸后,就可以将这个山包,沿着这几排爆炸孔掀到两边去,形成一个河道。”张知木说。 李威一拍手,说:“好主意,炸这样的河道多装一些**也没有问题,我们就先在这里下手吧。” 唐景窑兴奋的说:“你们啥时候将这里炸开,我们就啥时候将滹沱河截流。” “行,我回去看看能派出来几台钻机?”李云鹤说。 唐景窑说:“只要你们把这个导流渠炸开,再将那个两个山头给我掀到坝上。其他的我们自己都能干。象那个用风镐打孔爆破,我们跟着李威将军的人干过一段时间,自己就会干了。可是这搞大规模爆破,我们没人敢干。” “这样的事李威他们也没干过,大家就都探索着来吧。”张知木说,“李威你们还有一个任务,你们的工兵们要专门成立一个从山上打隧道的队伍。专门研究打隧道的技术,那可是需要经验和技术的活。打进去一段隧道,就要用水泥被覆一段,不然塌方了,隧道打不成人员还十分的危险。” “行,回去我专门安排一个工兵团研究这件事。”李威说,“看来张总要干的事还多着呢!” “呵呵!你说对了,”张知木说,“我们的大规模建设还没开始呢。比如,我们要是建设大同到张家口的铁路,那就要在山上开建很多隧道才行。没有隧道施工技术,我们就不能开建这段铁路。” 张知木他们跟着唐景窑在水库工地又四处参观了,感觉唐景窑还真是个干事的好手,这么多的人,安排的井井有条,实在是不容易。 参观完了,张知木问到:“唐主任,你们拦河大坝啥时候能合龙啊?” “这要看导流渠啥时候能搞好,”唐景窑说,“如果真的如大家方才说的,能将那个山包炸开,就从那里做导流渠。那样的话就会很快。您也看到了,我们拦河大坝从两岸向河心推进,现在不能再填了。没有导流的话,到河心水流太急。等有了导流去分流我们可以用拖拉机将大块石头推进河中,将大坝合龙。” “好啊,你们的进度比原计划要快一些。”张知木说,“等你们大坝合龙了,我来祝贺。” “谢谢张总。”唐景窑很感动。 李云鹤说:“这两天还能有二十台拖拉机,造好了我们马上给你们运过来。那条铁路马上就通车,你们工地在用啥东西,运输就方便多了。” “最方便的还是,那些水泥从水泥厂直接用罐车就可以运到工地来了。以后大规模浇筑的时候水泥能保证供应。”唐景窑说。 回去的路上,张知木对李云鹤说:“我上次在河曲的时候,和陆琪研究过,我们好需要要搞一种水泥搅拌机,将来大规模水泥连续浇筑需要大量的水泥同时搅拌,靠人工满足不了需要。不用说大坝了,连浇筑桥墩都不够用。还要有水泥高压传送设备。” “水泥搅拌机,你一说我知道。”李云鹤又问,“啥叫水泥高压传送设备?” “我们水泥搅拌完了,一般用马车手推车运送。可是大量的水泥就不够用了。还有,运送的位置太高了,我们就送不到了,是吧?”张知木提示着李云鹤。 “嗯!是的。”李云鹤点头。 “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一种钢管,通过一个高压泵,将水泥泵上去。”张知木说,“这样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很容易的完成水泥的输送了?” “哎呦!是个好主意。”李云鹤说,“不用等陆琪了,我回去就安排人搞这东西。” “不用等陆琪了,你还记得你说过的另一个不用等陆琪的事吗?”张知木问。 “我知道,你说的是醋酸纤维的事,”李云鹤说,“你放心,我已经安排人在搞这东西。不过麻烦事不少,那个东西露出来的小孔就不好搞,我们用俩个大一些小孔叠加留出来更小的孔才行。不过只有流速和外面缠绕棍子速度配合好了,才能保证张力将纤维拉成需要的丝线。这东西还需要再摸索一段时间,才能保证每次都调的一样。不然每次出来的纤维都不一样,那东西粗细了都不行。” 张知木知道这东西不是个简单的事,不过必须解决,“你们要记住,这件事儿要是解决了,它的意义实在是太大了。将来我们还会搞出来很多化纤产品。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