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科技强国_第102章 研究飞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2章 研究飞艇 (第2/2页)

螺丝就可以,焊接的就很麻烦了。

    十来米的飞艇骨架组装很快,组装完成后用秤称了一下,骨架总重76明斤,45.2千克,内部空间只有39立方。

    一立方米氦气升力一千克,氢气稍微多点,1.2千克左右,只能升起46.8公斤,有点多了,还要算塑料气囊的重量,重新拆掉四根肋骨,这下好了,41.2千克,气囊只有三公斤多重,可以升起来了。

    把气囊塞进去,蒙上塑料皮,穿上有点作用的防静电服,开始给绑住气囊的总开关充气,原本内里贴在一起的塑料气囊开始慢慢鼓起来,没一会儿就充满了氢气,小飞艇有点躁动,要上天了!

    升力比有三斤左右的余量,这么大个却只能带3斤左右的东西,实在是……

    用一条细绳子绑住下面最中间,飞艇缓缓的升起来,升到一米多就停了,空气也是有重力的,想升的更高就得提供更多的升力。

    一天时间搞这么个玩意,看来还是自重太重。第二天徐伟随意设计了一个30米长的小飞艇,粗7米。半硬式,也就是骨架只有一个大概龙骨和少量肋骨,把塑料气囊做成一个长方体,用气囊充气后的压力来充当肋骨和筋骨。

    这次不用无缝铝合金管,直接用压力机压出来有缝的管子,速度快,加工简单。四根龙骨长30米,在两头收紧成圆锥形,长度平分6段,5根肋骨和龙骨十字连接。

    把准备好的材料秤一下,总重174千克,组装起来,塞进1000个立方气囊,蒙上塑料薄膜,底部用绳子绑住后充上氢气,很快气囊鼓起来,里边有几个气囊乱了,停下来进去理顺后接着充气,直到充满。

    “来,试一下,看看几个人能把它拉下来。”

    这次有826千克的余量,要十几个人才能拉下来,可四个人一拉,飞艇就变形了,再来三个,变形严重,再来两个,中间明显凹下来了……

    这就是半硬式没研究好设计好的结果!用料太少,底部用绳子均匀绑起来还行,不均匀的只拉中间位置就弯了,原来是弯的!不是直的!

    幸好绳子绑着只能升三米高,找来人字梯上去把氢气回收,这个实验算是失败了。

    根据刚才的施加力量来算,9个人体重大概450千克,小飞艇能承受住三个人150千克不变形,飞艇升力还有676千克的余力,还能带13个人上升。

    三个人不变形,还要13个人的结构强度,算出最终需要的结构强度数据,还需要加一些骨架增加强度,加了骨架后重量增加,能提升的力就减少了,升力和承受力相互加减后得出自重应该在380千克左右,能带动580公斤的余量用来带人或带货。

    有了总重,设计就方便多了,徐伟和学生们也有了经验,这次不用圆形龙骨了,用三角形!三角形最坚固是连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的,设计成等腰三角形,也就是底边长两边稍短的形状。

    仍旧是实验型,但贴近现实。长55米,底部骨架宽10米,到顶部骨架高7米,共3000立方米左右,自重1300公斤,以后加了机翼、尾舵、发动机、燃油、驾驶室、客舱或货舱后会更重。

    用三根圆管组成一根龙骨,短小的筋板以三角形的方式用螺丝固定,一根龙骨粗二十厘米左右。

    三根龙骨组成等腰三角形,分段用三角形的副龙骨固定,两个副龙骨之间用纤维绳索以三角形勒住。

    不用一立方的气囊了,用长5米粗2米共15立方米左右圆筒状的气囊,4层1层5个共20个气囊组成一个最大的气囊组,刚好装在飞船中间。两头根据长度宽度决定一组气囊有几个,共10组,每组每个气囊间用管道相连共用一个接口充气。

    外圈用多个少半圆形气囊维持外形,中间留一点缝隙,装薄片形的气囊,用来充空气压缩其它气囊。氦气受压缩后升力会下降,飞船降落就用这个了。外形看起来像个面团的截面,肥肥胖胖的,流线形非常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