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科技强国_第58章 实验造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8章 实验造船 (第2/2页)

   内部构造也要轻、薄,这玩意只是练手用的,既给造船工匠们积累技术,又能稍微锻练出一批水兵来,还能节省材料快速制造,能用几年是几年!

    很快造船工匠们生活安顿好,为此徐伟把李婶说了两句,结果李婶老大的人了还哭上了!说自己能力不够,这么大一摊子工业的后勤都落在她肩上,管不了那么多云云。

    徐伟只好抱着安慰,答应让两个学生跟着她学这才哄住。两个学生也很快调过来,就是新学生中的两个小美人胚子!以后在家就能看到美女了,萝莉养成应该很好玩……

    造船工匠们在木工厂工人的指导下很快就学会了锯床钻床等机械,干馏过的木材一根根放上去,被改良过多次后一头牛驱动,锯齿锋利动力稳定,一根7米长的原木三五分钟就锯开了,老刘直呼千倍千倍…

    原木直接被锯成7.5厘米厚的木板,侧面被刨床刨成一面正V形一面反V形,隔一段开一个榫卯结构,再用钉子钉起来。

    瓷砖厂建设完了后工业化生产地板砖墙砖和马桶洗脸池浴盆,釉上的厚厚的,以龙窑的方式煅烧。

    处理完工厂事物后徐伟就蹲在造船厂了,托船老板再去找500造船工匠和300个海边渔夫家长大的16岁青少年,来一个一两介绍费,但得自愿。

    船厂原来没有的吊车在徐伟的指导下铺上铁轨,水泥这段时间堆积了一些,开始铺从工业园区到太平府的路,15米宽,边上铺一条1.5米宽的轻轨铁路,直通商人们在城外的物资集散地。等水泥路铺完后把太平府城内的大街小巷再铺一下,让越来越多的外省商人看看。

    龙门吊车车体已经造好了,用的是钢铁榫卯结构加螺杆固定,就是动力方面到底用那种好正在思考。

    造船工匠们技术没的说,有了各种切割打孔机床后效率大增,把木头玩的跟泥捏的一样,66滴!

    最后还是决定用铁葫芦来当吊机,两边轮子用和电视上演的那种一压一压就前进后退的机械动力,四个壮劳力一边,两个人压两个人抬,上面一个人扶着围栏,绞动转轮左右横移铁葫芦上方,下面一个或两个人用力拉动链条控制上下。

    复杂了点,但十来个人就能把一大堆三五吨重的材料从外边货场快速转移到船坞里,效率高了很多。

    徐伟看着感觉工匠们就好像堆积木一样把一艘船堆起来,一共230人伺候一条船太浪费,感觉分段制造也可以,把想法一说老刘想明白后惊为天人,马上开工造第二条,分段制造法!

    分段制造最难的是图纸设计划分和拼接,图纸设计划分没问题,练过那么多次了现在画的图简练易懂又详细,学生们画的也不差。

    分段制造法是把45米长的船体分成三份,15米一段,每段的负责人把自己所需的板材加工好,然后拼接起来开始堵缝,最后把龙骨一点点的用螺杆法挤进去。

    制造了十来天徐伟就叫停了,这是木板,不是钢板焊接,造出来的接缝处有问题,不够坚固,龙骨挤压进去也很难,太重了,只得一点点把龙骨再挤进去,确保船体没问题后才罢手。

    以后不能用分段法制造木铁结合船了,除非用铁壳焊接才能行。

    别人造这样的船干木材准备好可能要三四个月,徐伟却不用,木材加工成木板很轻松,龙骨又是铁的,搭积木一样一块块木板拼接起来就好了。

    一个半月,一个半月第一艘船就造好了!打开闸门把江水放进来,随着水位升高船慢慢的飘起来了。

    结果空船吃水线在1.4米,用炼铁炉渣一吨吨的装船秤下去,结果满载排水量为370吨,能装280吨左右的货,吃水2.1米深,比预计的都要好!

    用滑落组把四根桅杆上的片帆升起来,四根桅杆均匀分布,锰钢管材质,中间两根最高,36米,两边稍低,32米。

    分为横着的五片,四根桅杆共20片帆,每根桅杆配两个人转动桅杆方向或控制滑轮升帆降帆,加上船长舵手最低才需要10个人就可以cao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