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之倾城_第一百三十九章 中纺里的萝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中纺里的萝莉 (第2/2页)

帽子哦,你要我被人抓走吗?我这是合理的分配资源、有效的利用人才。既服务了社会,又给大学生多提供了一个勤工俭学的渠道。”

    张雨婷分辩道。

    两人边走边聊,现阶段成立私营公司确实不容易,尤其她想注册的文化传媒的类型,所谈及的业务大多由国家掌控,私人要通过专项审批希望渺茫。就是退而求其次,只登记为个体工商户成立个文化传媒工作室,估计一样审批困难。

    不过再难也得试试,半年后还是不行就只能想法去香江注册了,早先担心“领导干部子女、配偶不得经商”的规定,才计划挂靠军区部队的关系来注册公司,但之前经过吴航远夫妻的解释,她的商业行为并无违规。才使她放下心来,从而产生了独立办私营公司的打算。

    经营场所相对好解决些,只要公司或工作室的营业执照有办得到的希望,就可以通过京圈的关系在燕京三环内找一套房产租赁或直接购置作为门面,这也是她为什么要跑来结识叶南他们的缘故,有备无患。

    简要地给他说明了自己的筹划,张雨婷又拉着吴维涛,搭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中关村。

    位于HD区西北三环路外的中关村,后世名为科技园,现在还是叫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以销售电子产品与电脑为主。经历八十年代初的发展,从一家企业到八三年十一家企业,再到今年的一百二十多家,如今已小有规模,不再是早年间杂草丛生的荒地。

    宽阔的街道,来来往往的公交车与行人,街道两旁联排密集的平房建筑,多为二三层,最高的六七层,虽不及后世的几十层的高楼大厦,街道上拥堵不堪的小车与熙熙攘攘的人流。但在此时的燕京城,已属于市郊一处繁华的地带。

    八四年起,信通、四通、京海、科海四家科技企业成立,并迅速成为了中关村计算机产业的代表,被称为两通两海,辉煌一时,同年年末,某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前身)成立,成立之初,也就倒腾些电子表、电冰箱、运动服等产品,八五年后才开始代理IBM微机及至代理AST微机,开启了联想之路。

    这些企业与商铺集中在白石桥路、海淀路、和中关村路的F形地带内,后世经再度拓展的中关村大街全长达到七公里多,现今自然还没达到那种地步,仅有些类似前两年张雨婷到过的鹭岛市中山路的“步行街”。

    有没有成为华夏的“硅谷”张雨婷不清楚,但她对中关村绝没有什么好印像,记得前世第一次来此买电脑,当时还货比三家很是谨慎,结果依然踩了个大坑,后来就再也没去过。

    料不到今世为了买电脑,居然故地重游。两世之间的区别是现今的电子一条街基本都还是国有或集体的产业(87年底,全民33家,集体111家,个体2家,中外合资2家),主要销售的是电子电器仪表类产品,她如需购买家用电器,此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的高科技产品还是少,都价格高昂,如展览品似地摆在柜台上供人参观。工作人员也不会象后世那些热情似火、拉客的导购,无时不刻地想宰你几刀。而是对兄妹俩爱搭不理,甚至防贼似的防着他们靠近触摸,仿佛一碰就会坏掉似的,让人无语。

    逛了一圈,见到这个年代进口的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打字机、刻字机及其它一些设备。也大胆地询问了它们的性能与价格,做到对行情大致摸底。仅此而已。

    她是很想能够邂逅据说是“泰山会”鼻祖的四人组—陈春先、陈庆振、段永基与王德洪。或者其他某些个后世的风云人物,与他们胡扯一番,然后合个影,满足她的收集名人僻,可惜只是想想而已,就算遇到了她也不够格搭话。

    离开中关村时,已是十一点多,找街边的小饭店随便打发了一顿午饭,张雨婷又带着吴维涛前往下一个目的地,CY区的中纺里。

    中纺里顾名思义,原为纺织工业部的职工宿舍,居民主要为此单位的家属。

    张雨婷要找的是一个小女孩,这位小女孩颇有才艺,幼年起就练就了一手好书法,后世更被誉为娱乐圈的才女,名列华夏的四大花旦之一。她的爷爷是纺织部的一位工程师,因此一家人此时就住于中纺里小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