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男孩小时候的梦想 (第1/2页)
到省政府家属院时,已是19点35分,院区的路灯下随处可见散步的老人与在一旁玩耍的孩童,张雨婷也不知道他们搬家没,就找了个六十多岁,面相比较慈善的老人询问吴一航同志的家,说自己是吴维涛的同学,找他还课外书。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才放心地往原来的地址走去。 楼梯的过道间亮着明晃晃的吊灯,张雨婷拾阶而上,按响门铃,出来开门的是吴维涛的母亲陈翠珊,张雨婷站着没动,微笑着礼貌地问道:“陈阿姨好,我是雨婷,维涛哥哥在家吗?” 陈翠珊听见清脆甜美的声音,再一眼认出是两个月前在自己家住过的小女孩,热情地拉起她的手,亲切地说:“是小婷啊,快进来,吃过晚饭了吗?阿姨给你煮去。” 张雨婷忙道:“不用了,陈阿姨,我已经吃过了,就在YN音像出版社那边的食堂。”在门后的垫毯换上一双棉布拖鞋,这才跨进客厅。 一进屋里,顿时全身暖融融的,简直是内外两重天,张雨婷都想脱掉外衣了。南方没有供暖的设施,屋里这么暖和肯定是装有空调,这个年代能配备这种奢华的电器大概只有高干与外商的家庭了。 扫了一眼,客厅里空荡荡的,没见着吴维涛兄妹俩,陈翠珊解释道:“小涛与芸芸今年是毕业班,在学校晚自习,要到十点半才回来,你吴叔叔工作忙,现在还没下班,都不知道吃过饭没有。” 张雨婷心想,“自己来的好像不是时候啊?虽然吴叔叔与陈阿姨待自己很好,可自己终究是外人,以前那是没办法才厚着脸皮住那么长的时间。既然他们都不在,那改日再来吧。” 心思转动,温婉地说道:“吴叔叔忙的都是大事,可做大事也要吃饭呀,***他老人家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你吴叔叔哪会记得这些,不吃饭不睡觉就跟没事人似的,还精神抖擞说自己年轻力壮,让我不要担心。小婷有时间去劝劝他,我说的话不管用,就怕他饿坏了肠胃。”陈翠珊摇摇头,有点无奈地说道 “嗯,好的,阿姨,那今晚我先回去了,改天再来看您,我就住在YN音像出版社宿舍那边,离这里很近的。”张雨婷乖巧地应着,起身准备离开。 “小婷你这是做什么?这里不能住吗?叔叔阿姨可是一直把你当自己的女儿,你就这么生份?”陈翠珊有些生气,板起脸道。 见她变脸,张雨婷有些不安,讷讷道:“不是的,阿姨,我今天下午才到昆明,那边给我安排了宿舍,说是十点之前要回去,明早可能会安排工作给我。我就怕在这里睡得太舒服,明早起不来呢。” “是来录歌曲的吧,耽误不了事,你要几点起来,阿姨会叫你。如果因为你晚上不回去,他们批评你,你就跟阿姨说,我去找他们解释。”陈翠珊脸色舒缓下来,语气放柔和的说道。 “小涛与芸芸常念叨你,说放假了要去东南省,叔叔阿姨姨虽然反对,但也挺挂念你的,你要是这么走了,阿姨真会生气。” 张雨婷不知她说的是否是客套话,心里还是很开心,其实她更愿意在这里住下,一是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对自己只有益处,没有坏处。再者人在他乡,身边有一份亲情般的照顾会让人觉得格外温暖。 依从她的挽留,坐回沙发,羞赧道:“阿姨,那我就又打拢你们啦,叔叔晚上几点回来?” 陈翠珊慈蔼地拉起她的小手,笑咪咪道:“他啊,没个固定时间,有时会早一些回来,有时深夜了才到家。不管他,小婷,坐这边来,陪阿姨说说话,一个人在家,挺闷的。” 张雨婷听话地起身坐到她身旁,和她一起看电视节目,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聊天,聊了几句,张雨婷渐渐去了拘束,就是电视里节目索然无味,引不起她起兴趣。于是换了个话题道:“阿姨,你身上的毛衣很好看,是自己织的吗?” “嗯,小婷也会织吗?”陈翠珊看着节目,顺口回道。 “我不会啊,我妈没教我。”张雨婷眨着大眼睛,无辜地说,其实是在扯谎,她以前根本没想过去学。“要不,阿姨你有空时,来教我织毛衣好不好?” 小婷想学织毛衣?唔,你比芸芸乖,也肯学。阿姨有一件织了一半的羊毛衫,正好拿出来继续,顺便也可以教你。”陈翠珊说着倒了瓜子壳,到卫生间洗手后在卧室里拿出一件半成品的羊毛衫、四根棒针和两团毛线。 “阿姨用的是10号的大针,小婷你就用14号的小针,这团细的毛线是给你练习的。阿姨先教你指法与起针,”陈翠珊把毛衣放在沙发上,拿了两根小号的棒针与一个圆团的毛线递给张雨婷。“先抽出线头,在左手针上卷几个结,左手拈住棒针与线头,右手拇指与食指夹另一根针,线过尾指,用食指挂线,食指和中指夹住线,右手的针绕线编织。” 边说边做示范,张雨婷仔细地瞧了一会儿,觉得学会了,就接过棒针,挂线于手指,起十针,一正一反往上织五行,然后乐滋滋地取下线排得意地说:“阿姨,是这样子的吗?” 陈翠珊瞧一眼笑道:“小婷很聪明,学得很快,也没有漏针,继续往下织,就可以织成一条围巾了,不过如果要编织其他的物件,比如毛衣和手套,得先量出长度,再决定起多少针,才不会在织成成品后太大或太小。” “这样子的啊,”张雨婷正有些沾沾自喜,闻听此言才明白自己会的只是最础的手法之一。就如同婴儿蹒跚学步,要学的东西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