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高稿酬 (第1/2页)
对《品三国》这本书,李建华抱有很大的期望,他不仅希望可以在《华夏青年》杂志连载,还希望能够出版,他想着靠这本书多赚一些钱。 再过四个月,庚申猴邮票就要上市发行了,李建华希望靠写文章赚几万元,如果能够赚这么多钱,他可以告诉家人,他拿出了上万元购买邮票,当然,他还会暗中拿出高建华上辈子存放在空间戒指里的资金,花费数万元购买邮票,甚至拿更多的资金用来买邮票。 《华夏青年》杂志社的总编辑看到李建华抄的《品三国》,看了一章之后,就开口称赞。 “不错,不错,看看你对《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很有研究啊!”总编辑笑道。 “略有研究。”李建华微笑道,“总编,我写的《品三国》可以在我们杂志上连载吗?” “我看了一章,如果后面的章节保持这样的水准,可以连载。” “我希望可以出版成册,您能帮我向出版社推荐吗?” 总编辑含笑打量了李建华几眼,点头道:“可以啊!呵呵,不过要在杂志社连载完了,才能够出版,这没有问题吧?” “没有,没有!”李建华乐道,“总编,如果《品三国》能够出版,那我可要好好谢谢您。” “小狐狸,你准备怎么感谢?”总编辑打趣问道。 “送几瓶好酒给您。” “送酒就不用了,有机会,请我去饭店吃顿烤鸭。” “行啊。今天中午就去吧!” “不,我今天有事要忙,以后机会再说吧,再说了,《品三国》还没有出版呢。你再坐一会儿,我先浏览一下还没有看的文章……” 总编辑浏览完剩下六章后,问道:“你打算写多少章呢?” “不出意外,会写五十几章。” “好。”总编辑欣慰地点了点头。 “那个,总编,我们杂志连载《品三国》,我能够拿到多少稿酬呢?”李建华笑着问道。 “你想拿多少呢?” “越多越好。” “你靠写文章赚了很多了,整个杂志社属你的收入最高,你还缺钱啊?”总编辑微笑道。 “能不缺钱嘛,我家里房子很小,人又多,很拥挤的,都没有地方摆书架。我想多拿拿点稿费,明年买套大点的房子,给自己弄个大书房。” 总编辑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每千字二十二元,这是最高标准了。” “谢谢总编。”李建华连忙道歉,他知道就算是《华夏青年》刊登名家的文章,给的稿酬最高每千字二十五元,而且那些文章都是短篇的,不像他抄的《品三国》,有好几十万字。 “你不用谢我的,好好写文章。” “放心吧,我的人品,您还不信啊!”李建华笑道,“对了,《品三国》这本书连载的时候,我打算用新的笔名——易中天。” “易中天?这个名字有什么讲究?” “没有特别的讲究,就想换个笔名。” “随你了。下一本写什么呢?” “呃……”李建华沉吟片刻,笑呵呵道,“下一本,我想用有趣的方法写历史。” “和《品三国》差不多?” “差别很大的。等写出来后,您就知道了。呵呵,我估计您可能接受不了这样的风格。” “你还没有写出来,怎么就知道我接受不了。过些日子,写几章给我看看,可以在写完《品三国》之前,就开始写的。” “我知道了。半个月后,我拿给您看。” 李建华准备下本小说抄《明朝那些事儿》,上百万字啊,只要能够在杂志上连载,还有出版成册,那他就可以赚到好几万元,这个时代,国家还没有对稿费征税,作家可是超级牛的职业。 其实,这个时代,向国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很少很少,比例不足千分之一,毕竟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八百块,月收入超过八百元的人太少了。 “听你这么一说,我有点兴趣了,写什么朝代的历史?” “明朝。” “明朝?写谁为主呢?” “明朝的每个皇帝都会写,还会写一些明朝的名人。”李建华说着站了起来,“总编,我不打扰您了,回去写文章了。” “先别急着回去,去趟会计那里,把之前的稿酬拿走。” “有多少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