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吴起传 第二十二回 (第2/2页)
盾牌对着天空,且无孔不入,阻挡的难度明显增加。弓箭兵在当时是每支军队的必备兵种,但由于缺乏近身保护能力,因此虽然好用,但是所占的比例一般都不会太高,一般会占整支军队的十分之一左右。 第二就是步兵。步兵作为性价比最好的兵种,作为主力一直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冷兵器时代。步兵当中,又分为重步兵和轻步兵。最常见的重步兵有戟兵,长矛兵等,轻步兵有刀兵,剑兵,盾牌兵等,是各国的主要军队。重步兵的优点是战斗力更强,也能够对骑兵造成一定的威胁,但面对弓箭兵的袭击往往由于行动迟缓,无法有效的抵挡对方的远程打击;而轻步兵的特点刚好与重步兵相反,虽然灵活机动,却无法有效的抵抗骑兵。在战国时期,该兵种在地面部队中所占的比例也一直最高,大约占到整支军队的五份之四。 最后就是骑兵了。在广阔的平原上,骑兵来无影去无踪,绝对是步兵们的梦魇。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骑兵还没被单独使用,那时候的所谓的骑兵其实就是战车。一般每辆战车都会配备三名士兵:一个驾马,另外两位配备弓箭或者长柄兵器,协同作战;另外,到了战国后期,战车渐渐的被真正的骑兵所取代——这时候的骑兵才是现在意义上的骑兵,一般是由一名士兵单独骑着战马,手中持着长柄兵器进行作战。骑兵虽然攻击力略弱于战车,但他相对战车而言,不需要拖着累赘的车厢,因此机动能力更强,配备的成本更低,因此在秦汉以后,战车完全被淘汰,骑兵作为单独兵种登上了军事大舞台,并成为了长盛不衰的大牌明星。不过在战国时期,战车依然是骑兵中的主流,是各个强国攻城拔寨的有效利器。 以上就是古时的主要兵种。其中除了战车外,弓箭兵和步兵一直流行到明清时期——直到火器完全推广开来后才被淘汰,堪称长盛不衰。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在上文中介绍这些兵种,是因为下文中他们马上就要登场。好了,下面继续开战吧。 秦军主将之所以看到魏军出城列阵如此兴奋,是因为他手上有两支王牌部队,而吴起没有。 ——这两支王牌部队就是上文提到的弓箭兵和战车。在战国时期,秦国在这两大兵种上很是花费了心血,无论是配备比例还是战斗力都要强于他国。 吴起所率领的魏军当然也不弱,只不过几乎全是清一色的步兵。 若在此借鉴下《三国群英传》游戏中的兵种相克原理,毫无疑问秦军这时已经稳cao胜券。 多亏吴起事先的准备工作做得好,七万魏军这时已不再是任由骑兵、弓箭兵肆意揉虐的步兵,而是一个个被压得扁扁的弹簧。如今,松开手的时候到了。 随着吴起一声令下,六万多魏军主动向秦军阵地发起了进攻。 由于对“吴城”势在必得,这次前来的十万秦军更是精锐中的精锐,秦军大将见魏军排山倒海而来,毫不畏惧,从容地使出了秦军的第一个杀手锏:强弓劲弩。 刹那间,只见秦军阵地上万箭齐发,蝗虫般的向对方射去。果然,在遮天蔽日的箭雨攻击下,不少魏军士兵都中箭倒地,伤亡惨重。 秦军大将见了面有得色,只待魏军攻势稍缓,便能指挥自己的军队进行反击。谁料这次的魏军和以往不太一样:他们不但没有被眼前的状况吓住,反而更加卖力的向秦军队伍里冲去。秦国弓箭手们哪想到魏军一下子变得如此凶猛,吓得一个个手脚不利索起来,被魏军步步逼近。 秦军大将一看对方渐渐占了上风,这才发觉大事不妙。于是急忙又调兵遣将,使出了自己的第二个杀手锏:战车阵。 战车的特点和后来的骑兵大致相同——机动力强。 接到主将指令后,上千辆战车从两翼包抄到了魏军身后,开始实施突袭。 落在最后面的魏军步兵们,本来就属于体质较弱的那一拨人,之前早已经跑得气喘吁吁,乍然间看到如此多的敌军战车从身后包抄过来,哪里抵挡得住,一时间果然大乱。 吴起这时正坐镇中军随着魏军主力向前冲杀,面对突然出现的危机,吴起知道如不立即解决,很快就会拖累全军的攻势。他急忙赶到后军,斩杀了几名逃窜的将士,严肃下令道:“再有逃亡者,定斩不饶!” 虽说如此一来后军的势头有所好转,但如果不能彻底解决秦军的战车阵,新一轮更为猛烈的逃亡风潮很快就会再次到来。吴起为了挽回战局,当即示意魏军也随之改变战术。 他将魏军大队一分为二:主力继续向秦军阵地全力冲击;自己亲自在后方拔剑督战,率领位处最后方的一万多名士兵抵挡秦国战车。 之前人多都打不过,人少了反倒好了? 事实正是如此。 正所谓人越多越乱。当魏军的前、后两队脱离开来各自为战后,反倒井然有序。 魏军的前队由于心无旁骛,终于成功地攻进了秦军阵营,大肆冲杀,势不可挡。 魏军的后队虽然人数较少,场面有些吃紧,但在吴起的亲自指挥下阵势不再凌乱,与秦军杀得难解难分——这是由于魏军落在最后面的大多是重步兵,他们持着长矛、战戟,虽然跑不快,但凑紧后成了一只“长毛刺猬”,攻者虽不足,守者诚有余。 另外,秦国战车虽然杀伤力强大且机动力快,但毕竟只是被用作“奇袭”,人数并不多。 秦军主将眼看己方的主力部队已被魏军牢牢压制,另外派出的“战车奇兵”也一时取胜无望。为了减少伤亡,他只得无奈地下令道:全军撤退! 魏军方面经过大半日的鏖战,也都已拼尽全力。吴起眼见魏军伤亡不轻,便下令全军停止追击,退入吴城休整。 这一战,魏军胜得有惊无险,吴起也见识到了秦军的实力,知道秦国数百年独霸西戎不是浪得虚名,灭秦不能只凭朝夕之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