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 基地车搅动的历史风暴 (第2/2页)
优势的资本主义领头羊,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反应过来的时候。 欧洲已经彻底的倒在苏军庞大的钢铁洪流的履带之下,只剩下曾经的世界老大,英国凭借自己强大的海军以及独特的岛国地理优势,苟延残喘。 东方,曾经那个贫弱又四分五裂战火不断的国家,现在又重新统一,变成了一个集体,甚至有被染上红色的可能性。 而作为假想敌之一的日国,却在苏军强大的打击下,被彻底的撵下了朝鲜半岛,联合舰队更是在猛烈的空袭之中,沉没在港口。 在苏军强大的军事威胁下,整个世界,都在红色的铁幕下瑟瑟发抖。 在这种随时都会被赤旗插遍寰宇的危急情况下,身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美国,唯有从幕后走出,咬牙扛起盟军主力重担,直面红色势力的蔓延。 欧洲方面,美国快速组织大量的援助军火和物资,输送到英伦三岛,用于抗苏作战。 不但如此,为了应对日益扩张的红色威胁,美国甚至直接派遣了一支上百万人组成的庞大军队。 进入英伦三岛,帮助英国抵御苏军的猛烈攻击,帮助英国在英伦三岛上支撑下去。 英伦三岛,这是欧洲战场最后的堡垒,决不能失去。 失去英伦三岛,意味着欧洲彻底沦陷,彻底的被红色染红,这是美国决定不能接受的。 因此,英伦三岛,必须保住,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 美国,除了在欧洲战场,派遣军队迎战外。 在东方,则大力支持日国,资源物质和技术,让日国尽快从战败在阴影中走出,成为阻止红色势力绵延的第一波炮灰。 但是,面对占据了绝对武器优势的敌人,美国如果不是有英国的英印军团和非洲黑人军团作为炮灰投入战争消耗的话。 可能早就连非洲、东南亚、澳大利亚都失去了。 而日国则是早在一年多的残酷消耗战中,彻底的亡国。 等到这场残酷的战争整整打了一年多后。 到了1929年的时候,美国终于在美洲的一处雨林中发现了另外一辆残破的基地车,这才扭转了在科技上的差距。 等到司大林同志发现对方的武器装备已经同自己不相上下,准备出动最后的杀手锏——核弹时。 同样已经拥有了超级武器的美国,争锋相对的对苏联发出了同归于尽的威胁。 这样1931年9月18日,双方终于签署了停战协议。 战争结束。 中华联邦共和国本来只是苏联的小弟,虽然被自己大哥援助了不少的东西和一整套基础工业体系,但是按理说应当还会当很长时间的孙子。 但是,作为中华联邦共和国元首章建国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他也不甘心自己的国家成为别人的附庸,即使是借助这股风头将中南半岛收入自己影响范围的章建国在看到自己北方那百万钢铁洪流时,也只能够忍气吞声的忍着。 可是当1935年,在西北罗布泊,在国防军的一次巡逻中。 偶然发现了在沙漠中的两辆基地车的章建国,总算是知道了为何两个超级大国的科技树为何那样恐怖了。 可惜的是,同苏联获得的完好基地车和美国获得的轻微受损的基地车相比,中华联邦共和国获得的这两辆基地车都是属于那种受损不轻的程度。 不过借助这两辆分属于苏俄和盟军方面的基地车,在潜心发展了十年后,也就是1945年十月,章建国正式宣布了拥有了核弹头,正式变成了一个独立大国。 苏联方面当然很生气,而美国则是看到了拉拢一个盟友的打算。 章建国这个元首也很jianian诈,既没有宣布同苏联一刀两断,也没有立刻拒绝美国结盟的要求。 而是用一种走钢丝的态度在两个超级大国中捞好处,并且在对外方面,开始将整个中南半岛、东南亚、澳大利亚视为了自己的目标。 并在暗中将东南亚拉入掌控中后,成立大中华联盟,简称中盟。 当然,苏绍对于大中华联盟这惊心动魄的崛起之路,没有兴趣。 他感兴趣的,是促成这个世界三极鼎力的起源。 基地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