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二章 阁臣之争 (第2/2页)
谋远虑,佩服佩服” 何宗彦如今双喜临门,刚年满六十,小妾给自己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今年考满定上等,从詹事府詹事提升为礼部左侍郎。 明朝的考满主要是考核官员的从政资历和政绩。办法是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分成上、中、下三等,依此为据决定其升降去留。 首辅方从哲兼任礼部尚书,所以何宗彦的礼部左侍郎就是礼部的实际负责人。 现在官员升迁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靠博得理学士大夫们认同!比如各种辱骂皇帝,虽然会被廷仗,甚至贬官,但只要没被当场打死或者死在任上,将来肯定会回到京师升迁。 何宗彦没赶上万历中期的争国本,错失一个博取名声的好机会,之后则是开足马力。 万历皇帝要拨给福王二万顷庄田的佃金。何宗彦为此多次上疏驳斥,万历皇帝最终置之不理依旧拨给福王; 朱常洛的母亲王贵妃去世,万历皇帝把她当普通妃子埋葬,何宗彦又上疏为王贵妃力争; “梃击案”爆发后,何宗彦又上疏改善太子待遇,派遣“德高望重”的理学士大夫给太子讲学,也就是俗称的“洗脑”,依旧没有得到批准; 后来又多次“直言进谏”,让何宗彦在理学士大夫中“声望日高”。 朱由楫不希望这种投机分子能进入内阁,但是这可由不得自己来决定,便找一些文官收集何宗彦的黑材料。 不出所料,宫里下令朝臣推荐内阁辅臣,文东林诸公们推荐的第一人选就是何宗彦。 没想到,朱由楫还未带领小弟们反驳,朝中却有人出手了。 按照惯例,想要入阁,除了廷推,还要六科给事中署名才能通过。 不知是什么原因,吏科给事中张延登认为何宗彦结党营私,所以坚决不署名,何宗彦竟以为这个未获通过。 何宗彦绝地反击,结果,号称从不结党营私的何宗彦狐狸尾巴漏了出来! 御史左光斗、薛敷政等均不断上疏皇帝,为何宗彦未入阁表示惋惜叫屈, 一见东林诸公跳了出来,齐楚哲党官员纷纷参战,官亓诗教、薛凤翔更是不停上疏纠驳,没过多久何宗彦便灰溜溜的辞官回家了。 这场战役刚刚结束,首开炮火的张延登府上,进行着宴请。只不过着宴请略微简单,酒桌上就两人,一个是张延登,另一位是个年轻的书生,二人相对而坐。 这个年轻的书生叫夏允彝,是今年浙江乡试举人。有一次张延登去浙江巡视,碰见夏允彝,见他才思敏捷,十分赏识夏允彝,便收他为徒,带回京师读书。 夏允彝非常敬重张延登,除了张延登为官清廉之外,张延登还是第一个上疏为张居正伸冤的人,就凭这一点,张延登获得了许多有良知官员的认可。 “师尊,听说您驳斥何宗彦入阁,学生听闻那何宗彦从不结党,为何要弹劾他结党?” 张延登道:“彝仲,不要被表面蒙蔽!朝堂之上比你得想象要复杂的多,你平日要好好读书,不要只顾着听这些” 夏允彝看出张延登有些不高兴,说道:“学生知道了,一定好好研读学问,争取早日及第” 有喝了几杯酒,夏允彝突然问道: “老师,我的一个族兄是白身,一直做贩盐的生意,前几日写信和我说他要进京面圣,什么时候陛下愿意召见这种商贾了?” 身为读书人的张延登听到夏允彝的话,不但没生气,反而面带激动之色,说道: “彝仲,这批盐商虽然是白身,可为大明做了大贡献了!” 夏允彝整日读书,不清楚其中缘由,便问道: “老师此话怎讲?” 张延登放下酒杯,说道: “自打盐税整改以来,大量的白银进入国库,缓解了财政压力,陛下召见他们,也算是一种奖励吧” 夏允彝哦了一声,问道: “老师,如今每年大明的盐税有多少” 张延登道: “我问过户部的官员,按照今年的形式,至少收上来四百万两银子!” “这么多!” 夏允彝惊叹道。 张延登捋了捋胡须,笑着说道: “说起来,能收到这么多盐税还是皇三子的功劳!按理说皇子皇孙们很难有这些作为,没想到这个皇三子朱由楫竟然有些手段。” 就在师徒二人饮酒的时候,各地的新盐商们,各自带着手下的二级盐商,赶到京师准备面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