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出师表下 (第2/2页)
还未讲完,便会遭到丞相劈头盖脸的一顿呵斥,一时有些手足无措。但他自信方才的那番言论的确是诸多蜀国人的心声,不是几句呵斥就能敷衍过去的,诸葛亮若不能讲明道理,必然会使众人心中不服,因此很快便恢复了镇定。但正是趁着这一时的慌乱,诸葛亮对着文官之列中前排的一道身影使了个眼色,便闭口不语。 那人会意,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要弹劾谏议大夫杜琼,强行兼并成都东郊民田、民宅共计二百余顷,致使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现下证据确凿,是否要当庭查验,如何处置此事还请陛下示下。” 大殿之内的众人,一时都没有转过思路,而杜琼本人,显然更为惊讶,原本不是在讨论北伐一事吗?怎么会突然有人出来弹劾自己兼并民产? 再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瞧去,杜琼心中更是吃了一惊。出班弹劾之人,正是尚书令陈震,不仅位高权重,在蜀中也有着极高的威望。 自汉武帝起,为削弱丞相之权,启用内朝官,尚书便开始涉及国家中枢。东汉以来,尚书令权力日益庞大,掌握机要,总揽事权。刘备的宠臣法正,便曾任此职,一时权重无两;白帝托孤之后,李严也曾任该职,只因常年都督兵马在外,便由陈震接任。单论职权大小,群臣之中,陈震可算是仅在诸葛亮一人之下,却居万人之上,说话自然也是极有分量。 群臣一片哗然…… 众人这才瞧出,益州人的反对声早已落在了诸葛亮的计算之中,丞相今天显然是有备而来。其实身为豪强地主,不单单是谯周、杜琼这些益州本地人,即便是荆州集团的魏延,东州集团的李严,有时也难免会飞扬跋扈,兼并田产之事并不少见。若是要彻查,今日朝堂上站着的,有不少便脱不了干系,弹劾他们的奏劾早已堆满了丞相的桌案。只不过是丞相珍惜众人的才干,又不想激化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平日里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尽数揭发。今日若不是为了以雷霆之势镇压部分益州派系的反对之声,也不会联合尚书令陈震,将这些陈年旧账给翻了出来。 见刘禅迟迟没有表示,诸葛亮继续补充道:“陛下,蜀地不比魏、吴,地狭人稀,更应体恤民力。若是兼并民田之风一起,必会负民望,失民心。因此先帝自入蜀以来,执法严苛,对不法豪强从不姑息,如今杜琼犯罪,也绝不可轻恕。”这一套说辞显然是十分巧妙的,杜琼刚刚以民心为由,阻挠北伐,可如今他的所作所为,恰恰便会激怒百姓,寒了民心,以此为借口来攻击杜琼,正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之道,杜琼纵有百口也决难辨白。 刘禅原本便不反对北伐,只是担心失败,故而疑虑重重,但今天见到丞相为此事所做的周密安排以及坚定决心,便知北伐之事已成定局,旋即下旨:“廷尉,先将杜琼压入大牢。着尚书令与廷尉共审此案,如事实属实,绝不姑息。” 众臣眼睁睁地看着郎卫将连一句“臣冤枉”都没能喊出的杜琼像只畜牲一般地拖出大殿,个个噤若寒蝉。诸葛亮趁机奏道:“陛下,蜀地地狭人稀,人口不过百万,士卒不过二十万。自先帝进位汉中王以来,至今十有七年,其间已损关羽、张飞、法正、马超、黄忠、马良等股肱之臣数十人。而跟随先帝身经百战的士卒,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衰老,新卒又缺乏战争的锤炼,军队战斗力下滑严重。如此虚度十载光阴,到时无需魏国一兵一卒,大汉这座万丈大厦自会倾塌。” “今日在这崇明殿中的诸位同僚,你们哪位没有受过先帝恩惠,而讨灭曹贼,光复汉室正是先帝毕生之夙愿!如今曹丕新丧,曹叡继位,正是北伐以报先帝知遇之恩,光复大汉社稷之良机,诸君怎能为一己之私利,一家之荣辱,而苟活性命,畏缩不前?” “北伐曹贼,光复汉室!臣附议。”护军吴懿虽已年过六旬,仍然声若洪钟,率先附议道。他这护军一职,本就掌禁军,自身又是皇太后吴氏的兄长,地位尊崇,所发表的意见自然也极有分量。 吴懿之后,赵云、魏延、陈震、董允等人也纷纷出列,力挺北伐,益州派谯周诸人见此情形,也再无话可说,只得纷纷附议。 刘禅看着群情激愤的众臣,也微微有些动容,旋即对丞相诸葛亮嘱托道:“既然如此,北伐一事便全权交给相父了,相父多多保重!” 诸葛亮听罢,跪伏于地,叩谢道:“谢陛下隆恩,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朝议过后,诸葛亮愁容满面。蜀汉的政坛,一直是暗流涌动,反对自己,反对北伐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却从未像今天这般,浮于表面。以蜀汉的国力,一致对外尚嫌力所不及,若是再有内耗,更是雪上加霜,想到这些,又怎能不令人忧愁烦闷。 回府的途中,马谡的车驾主动靠上前来。诸葛亮见了,像往常一样,不顾身份地位的差距,伸出手来拉马谡上车同乘。上车后,马谡不执虚礼,开门见山道:“看丞相愁容满面,定是对今日朝堂之上,益州人的反对而闷闷不乐。” “正是。” 马谡宽慰道:“益州人自刘焉、刘璋父子入蜀以来,便一直被外来人所打压,心中难免有怨气。而益州地狭人稀,外来人的到来必然会挤占当地豪族的空间,他们对我们始终抱有敌意,是可以理解的。 正是由于他们常年来受外来人的统治和压迫,才使得在他们的眼中,我们与先前的刘焉、刘璋并没什么不同,与曹cao、孙权也没什么不同,因为无论是什么人来统治蜀地,他们永远处在被压迫的地位。 所以益州人无法以恩服,只能以利诱。他们所要的无非是土地和人口。如今他们地位最低,只有继续打压他们,才能迫使他们将目光转而向外。待北伐之后,或是以新获得的土地置换旧地,将益州的土地归还益州人;或是将新地直接赏赐给益州人,这对他们来说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只要让他们明白,局促于益州一地,他们这些豪强便会一直被挤压,永无出头之日,而若是齐心协力,支持北伐,便能获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他们今后便不会再出言劝阻,丞相便可高枕无忧。 另外,恩威并施,对于主动靠拢,支持北伐的诸如张翼、张嶷等人,咱们应主动拉拢,授予高官厚禄,赐予土地人口;而对那些坚决反对的,只能强势镇压。如此一来,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益州豪强倒向我们。”马谡每次与诸葛亮谈论军政要务,都是这般侃侃而谈,而其观点往往也能切中要害,颇得诸葛亮的欣赏。 “哈哈哈哈,知我者,幼常也!我身后可无忧矣!”诸葛亮望着马谡,眼前浮现的尽是自己二十岁时的模样,心中大感欣慰,早将先帝刘备的嘱咐忘于脑后。 “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