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宋_第一百一十二章 公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公司 (第1/1页)

    “老爷,张小郎送来请帖。”

    一间账房中,一个老者正在查看账本,这时候一个下人敲门向老者说道。

    “张小郎?哪个张小郎?”听到那下人的话,老者疑惑问。

    “就是张小川环球航海游记的那个张小郎。”下人说。

    “哦?是他,把请帖拿过来我看看。”老者诧异,随即朝下人招手。

    听到老者的吩咐,下人自然把请帖递到老者手中。

    老者接过请帖查看,过了一会他的嘴角笑了起来。“有意思,有意思。”

    三元楼,如今临安城最红火的酒楼,其酒楼中的菜,红烧rou堪称临安一绝,给三元楼赚了不知道多少钱。

    李家,在整个临安城富豪圈绝对能排上前五百,身家也是好几十万贯。

    “爷爷,张小郎邀请我们家参加安兴路的收费测试。”

    一个年轻人匆匆的来一个李家家主面前,把一份请帖递给老者说道。

    这年轻人,自然是一开始在勾栏里对张小川帮助很大的李郎君其人。

    “哦?我看看。”李家家主接过请帖看了起来,过了一会他朝李郎君说道:“去吧,你代替我去看看是什么情况。”

    牡丹棚少东家孙富。同样也收到了一张请帖。

    “爹,张小郎送来了请帖,事情是这样的……”孙富把请帖上面的内容朝自家老爹说了一遍。

    “你去看看吧,朝廷最近都在吹这个风,看看也好。”

    这天,临安城很多商贾豪富都收到了张小川的请帖。

    过了几天,大部分收到请帖的人,都或者是自己来,或者是派人来参加了这次活动。

    这次活动的很简单,张小川为了让民间出资修路,决定对临安到绍兴的这条高速马路进行收费运营,看看这条路能够赚取多少钱,真也能够给愿意修路的人一个底子。

    虽然朝廷再次声明修路可以获得道路两旁十公里之内的矿场资源开采权二十年,但却还是没有人心动,因为修路的代价太大了,动辄数十万贯钱,不是任何一家人能够承受起的。

    这次张小川邀请众人来参加临安到绍兴高速马路收费的活动,也是为了打消众人的疑虑。

    自从临安到绍兴的路开通后,每天从这条路上通过的马车牛车等就高达上千辆,按照一辆马车收一百文到数百文钱不等来计算,一天收两百多贯钱是完全不成问题的,十天就是两千贯,一个月就是六千贯,一年就能收七万多贯。

    绍兴到临安城的路,造价十多万贯,如果是私人投资的话,朝廷会给予二十年的收费时间。

    按照这种赚钱速度,不到几年就能把成本赚回来,剩下的十几年,虽然会被朝廷收税,但也是血赚的。

    而且道路两旁十公里之内的矿产资源也可以开采二十年,就算自己不开,卖给别人也是一比不菲的收入。

    这次收费活动,虽然只是持续了一周时间,但就这一周时间,在这条路上设卡收费就收到了接近两千贯钱,这让很多人都是非常兴奋。

    此时在所有人眼中,修路明显是成为了一项赚钱的买卖。

    这天,在一个大教室中,张小川邀请了所有对修路有兴趣的商人,差不多有五十多家。

    “诸位,我就是张小川,很高兴大家能来这里参加这次会议。”张小川站在台上向所有人行礼说道。

    “张小郎客气了。”顿时台下就有人客气说道。

    “张小川,我们都想一起修路,你就说说要怎么办吧!”

    看得出来,这次的会议应该会特别热烈。

    “这次邀请大家过来,就是同大家商议一下,关于大家一起出钱成立几家建筑公司的事情。”张小川朝所有人说道。

    公司,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孔子著作中: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

    后庄子也说:“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这就是公司的由来。

    张小川站在台上朝所有人侃侃而谈。

    “各位,高速马路非常赚钱,这个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是取决于他赚钱的多少,不过朝廷对此有一些政策,能够保障我们不会亏损,比如路修比较偏一些的地方,虽然没有繁华地段那么赚钱,但是能够收费的年限却很长,最高可达五十年。”

    张小川继续说道:“这次,因为想要参与的人实在太多,我们会当场成立三家建筑公司。”

    “第一家公司,名为大宋第一建筑公司,主要负责临安到江宁段的道路修建,这条路段可以收费二十五年,分为一千股,每股一千贯,需要入股的人可以认购。”

    “第二家公司,大宋第二建筑公司,主要负责临安到洪州,最后到襄阳的路段,这条路段可以收费三十年,发四千五百股,每股也是一千贯。”

    “第三家公司,呵呵,我不说大家都能够猜到,大宋第三建筑公司,这家公司主要负责从临安到泉州港的路段,这条路同样可以收费二十五年,发两千股,每股同样一千贯。”

    最后张小川说道:“各位可以在三家公司都购入股份,不过每家公司购入的股份最多不能超过百分之十,好了,接下来,咱们就可以开始认购了。”

    不等众人说话,张小川就继续说道:“既然是我发起的头,那么我就先给大家做一个表率,这样,我第一公司,我认购百分之五的股份。”

    “第二公司,修路的位置有些偏,不过这是通往内陆的交通枢纽,两边的资源不会少,想必应该很能赚钱,我也认购百分之十。”

    “第三家……”

    “别,张小郎你别买了,你再买我们大家都没了。”一个中年男人突然大声说道。

    “哈哈哈……”

    听到中年男人的话,台下顿时一片笑声。

    “别,第三家公司,我还是要认购百分之五。”张小川说道。“要不是怕大家没钱赚,以我的身家,我至少可以认购一半的股份。”

    “你可千万别说一半了,那样我们都只有喝西北风了。”顿时台下有人调侃。

    “好了,现在大家开始认购,大家把想要认购那家公司和多少份都写在纸上,我这边统计一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