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 高炉炼铁 (第1/1页)
“我的天,这,这这……” 在不远不处的一处山上工部侍郎黄忠带着一群官员也在观看这次由张小川一手策划的炸山活动。 那种惊天动地的气势和声响,惊的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黄忠老先生更是抓着张小川肩膀的手颤抖不已。 过了好半响,他才回过神来朝张小川说道:“太震撼了,这简直就跟地龙翻身一样。” “老大人,咱们去看看吧。”张小川笑着朝黄中说道,对于这样的爆破场面,他无动于衷。 随即不久,一群官吏便朝爆炸的山上而去,四周看热闹的百姓和工人也是紧随其后。 几分钟后,当一群人来到爆炸现场时,这边依旧粉尘弥漫,不过也能够看清里面的样子了。 此时的爆炸现场,全是碎石和泥土屑,就好像是一座山的一个角落被翻过来了一样。 这种场面,在古代人看来极其震撼,从一直没有停止的惊呼声中就能听得出来。 这次的爆破范围,差不多有好几亩地那么大,整个山的一只角完全被翻了出来。 “这要是在打战时,给敌人阵列底下来这么一下子,那场面,啧啧。”看到这样的场面,黄中老先生忍不住啧啧惊叹。 “老大人,敌人不会站在那里让你炸的,而且这样的成本也太高了。”张小川笑着说道。 听到张小川的话,一旁的其他人也是点头。 “确实,成本太大了。”听到张小川的话,黄中很是赞同,这次炸山,差不多用了两万斤火药,花了朝廷数千贯之多,搜罗了大半个月才凑了那么多。 “不过要是攻城的时候用火药炸城墙倒是可以。”张小川呵呵说道。 “炸城墙?”听到张小川的话,黄中老先生愣了一下,接着就若有所思起来。 张小川没有留意到黄中老先生的神色,自顾说道:“这山一炸啊,就等于是有了一个缺口,以后工人们采集铁矿石就要容易的多,这么多火药用的很值,以后还可以用小规模爆破,这样也能够省下很多人力。” “嗯!”听到张小川的话,黄中点头。 “等会就可以组织人开始清理,之后就可以开始大规模矿石采集了。”张小川朝黄中说道。 “嗯。”黄中点点头:“然后朝一个三十五六岁的小吏说道:“务观啊,就由你负责带人把这些石头清理掉。” “是,陆游这就带人去清理。”那小吏听到黄中的话,顿时点头。 “咦!你叫陆游?”听到这个小吏的话,一旁的张小川非常惊讶。 “你认识我?”听到张小川的话,自称陆游的小吏也是非常诧异。 “不认识,我就是问问。”张小川摇头,这次来绍兴府的官员中,他就只认识几个主要官员,至于跟随来的一群小吏,他能认识才怪。 不过虽然他不认识陆游,但是陆游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可谓是赫赫有名,基本上中国人都听过。 比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再比如纸上学来终觉浅,以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这些都是陆游的诗词。 听到张小川说不认识自己,陆游感觉怪怪的,就好像大街上有人叫你的名字,结果你问他你认识我吗,他说不认识,只是随便叫叫一样。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很快,陆游就开始组织工人工作起来。 张小川和黄中一行人看了一会后,就带头离开了了这里。 张小川不知道的是,当天晚上,当陆游回到自己的住所后,脑子里都还是白天爆破的场面。 随后他当即挥笔泼墨,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词就此形成。 诗词中把整个爆破的场面描写的非常震撼,只要看到这首诗,人们脑海中就会联想到那种山崩地裂的震撼场面。 几天后,经过上千工人的不断清理,爆破的碎石土屑才被完全清理干净。 普通的石头就扔在一边山沟里,铁矿石就被运到了不远处的作坊中。 大半个月时间过去,张小川需要的耐火砖也烧制了很多,随即,张小川就带领工匠开始建炼铁的高炉。 两个月后,第一座高炉完成,之后的一段时间,其他高炉也相继完成。 这两个多月时间,漓渚炼钢厂一共来了四千多工人,其中采集矿石和石灰石的工人有一千多人,修建高炉的工匠数百。 还有给所有人修建居所的,烧制耐火砖的,烧制水泥的等等。 这其中有石匠,木匠,铁匠,雕刻匠,铸模匠人,等等等等。 加上伺候高炉的,运输的,后勤的,四千多人还真不算多,而且后面还会大量来人。 两个月,当高炉建设完成后,张小川就一边带着工匠建设炼钢用的平炉,一边也开始用高炉炼铁。 高炉炼铁很简单,首先修建一个高炉,炼铁时最底下铺一层焦炭,上面放一层粉碎的铁矿石和石灰石,然后再放一层焦炭,再放铁矿石这样。 最后点火,鼓风机不断鼓风,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加入铁矿石和焦炭,等铁矿石融化后,一炉铁水就形成了。 总的来说,高炉炼铁,就是在高温下,焦炭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会将铁矿石中的氧夺取出来,从而得到铁。 这个过程叫做还原,铁矿石通过还原反应炼出铁水,铁水从出铁口放出就会形成生铁。 几天后,同样是前来绍兴府的一群官员,同样是围满了看热闹的人。 今天,正是第一座高炉出铁的日子。 “开始吧。” 随着黄中老先生的一声今下,顿时几个工匠用杠杆打开了好几个出铁口。 随即,通红的铁水快速流了出来,然后顺着耐火砖砌的槽流入几个早就准备好的长方形铁水池中。 此时,无数工匠早就准备好了,当铁水流进池子里后,他们顿时开始用工具把池中的铁水舀出来,然后倒入一个个早就准备好的模具中。 顿时,锄头,铁锅,犁,等等工具纷纷铸造成型。 当然,大部分铁水还是被放进了一个个四方体的模具中凝结成了铁锭。 其实,按照炼钢流程,铁水并不会放到外面让其冷却形成铁块,而是会导入炼钢平炉中直接炼成钢水。 不过现在建设炼钢厂需要大量的铁,所以暂时就不炼成钢了。 当铁水不断流出后,四周的欢呼声就没有停止过。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第一炉铁水终于出炉了,所有官员小吏以及工人都非常兴奋。 这一炉铁水足足放了半个小时,后面倒膜花了几个小时,第二天经过称重,最后统计了一个数字,这炉生铁足足有五万斤之多。 这个数据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五万斤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大宋一年铁产量的千分之五。 也就是说,只需要两百炉,就能赶上大宋所有炼铁作坊的一年产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