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明月_【0190】三年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190】三年后 (第1/2页)

    “好了,爸妈,别激动了,以后赚钱的子还在后头呢!所以,现在咱们得休息好,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明天还要继续忙呢!而且,明天的东西都要加点量,赚的钱肯定比这还多,怎么样也能有一百块。我困了,睡觉去!”

    每天一百块!

    这是个什么概念?

    一个月能有三千块,一年就……

    用不了一年,就能成万元户!

    凌爸和吴秋玲心潮澎湃的互相看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熊熊燃烧的火焰!

    孩子说的对,体好才能赚更多的钱。

    休息,明天接着干,钱也接着赚!

    于是,大家洗了脸换了舒服的家居服集体去睡觉。

    等半下午醒来,又开始准备明天需要的食材。

    以后,茶叶蛋每天多煮五十个。

    包子馅也要加量,不过这个要明天早上现调。

    做凉皮的面再多和五斤,能多出五十份凉皮。

    做包子和白吉馍的发面,要晚上临睡觉前发上,再多和十斤。

    夹馍要用的卤也要多煮几斤。

    凌月已经跟爸妈说好了,就暂定每天这些量,生意再好也不能增加了,一个是人手有限,一个是不想家里人为了赚点钱太累。

    累病了,那钱就是给医院赚的了。

    还有mama的体以后会越来越笨重,所以就定这些量,早卖完早休息。

    而且有时候,人都会有这种心理,越是买不到的东西越想买,这个叫饥饿销售!

    凌爸也同意凌月的想法,于是就这样决定了。

    第二天,大家又是起了个大早。

    爸妈开始摊凉皮,凌月把小米绿豆粥熬上,让小雪看着锅,她和小霍盛去农贸市场买和青椒。

    现在的人都比较勤快,不舍得睡懒觉,觉得那是浪费时间,人不都说早起的鸟儿才能有虫吃!

    虽然才清晨五点钟,但街上已经有了不少的行人。

    到了农贸市场,那里的人更多,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现在是夏天,不能过夜,所以只能一大早来买。

    其实凌月的空间戒子就是最好的冰箱,放食物是不会坏的,问题是这个不能往外露,所以就每天辛苦点跑一趟。

    猪摊是她开业前就找好的一个,因为每天都要买,而且要的也多。

    所以摊老板为了拉住一个老客户,就每斤比别人买要给她便宜一毛钱。

    别小看现在的一毛钱,每天十几斤就能省出一块多,这一块多钱的购买能力还是大的,买青菜的话可以买一大堆。

    上好的五花,凌月要了十五斤,一半让老板用绞机给绞成馅,一半切成块做卤。

    做大包子自然不可能用纯馅的,里面要放大葱和菜,若不然两毛五一个的包子还赚什么钱。

    家里菜园子里的韭菜也不多了,刚割完一茬,新的至少要半个多月才能长成。

    凌月又要了两大捆韭菜,只要五分钱一斤,两大捆才花了四毛钱。

    不管什么时候,农民都是最不容易的。

    正好碰见一个卖柴鸡蛋的老大爷,篮子里大约有七八十个。

    现在的鸡蛋才八分钱一个,凌月都给包圆了,省的爸妈还要跑回村子里去收。

    另外还有几个卖鸡蛋的老大爷老大娘的,不过都不多。

    篮子里也就是二三十个,这些鸡蛋他们舍不得吃都攒下来。

    估计这些鸡蛋就是他们每个月买酱油醋和盐的来源。

    见他们一个个眼巴巴的盼着买主,凌月也都给买下来。

    幸好来的时候拿了两个篮子,她和小霍盛一人一个。

    鸡蛋和放在自己提的大篮子里,韭菜就放在小霍盛的篮子里。

    看见一个卖菜椒的,凌月又买了大半篮子的菜椒,也放到小霍盛的篮子里。

    看着篮子满了,小家伙这才满意了。

    他觉得自己是个小男子汉,重的东西应该他来拿。

    可鸡蛋和那些以及馅加起来得有三十斤,凌月觉得还是自己拎着更放心。

    又买了一袋子黄瓜,也是五分钱一斤,一块钱买了一大堆。

    最后是凌月拎着两只篮子,小霍盛背着那一袋子黄瓜走出农贸市场。

    凌爸不放心两个孩子,骑着车子来接,把黄瓜放在车子后面,两只篮子分别挂在两只车把上。

    回到家又是一阵忙,先把卤上,然后大家齐动手摘韭菜,洗切,最后是调馅。

    今天的包子馅是凌月调的,还是一个韭菜鸡蛋木耳馅,馅的被她换成青椒大葱猪的。

    味道不比mama调的差,当然各有风格,她比mama舍得放油,所以包子馅要香一些。

    她跟mama说,做吃食,重要的是口碑,味道好了大家便能口口相传,生意自然会一直好下去。

    小米绿豆粥熬好,再用大锅烧一锅开水,用西红柿炝锅水淀粉勾芡,加入紫菜和鸡蛋花,撒一些香菜滴点香油,紫菜蛋花汤也好了。

    还是七点钟,大家准时出门去铺子开门。

    然后又是忙碌的一天,今天还有附近不少邻居来吃他们家的凉皮和夹馍。

    不管谁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