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精卫衔微木 (第2/2页)
中了诅咒,孙女失散的消息,一急之下,就得了中风,他知道已经不可能找到咕嘟客做反仪式,就留下一条信息给孙子,姚广孝是唯一一个逃脱这个诅咒的人。” 韶仪诧异道:“你们桃花源记里的人不是一向……与世隔绝的吗,在那种战争年代,一个老人,还能随意往来日本的?” 这时阿九端了早餐放到桌上,抿着酒窝笑道:“二位爷,小的伺候早餐来了。” 韶仪连忙道谢就吃起来,顾端起一杯牛奶一饮而尽,走进玻璃屋,打开投影和电脑,然后播放出一份文件,把画面定在一张古旧的纸片上。 韶仪看着红点指着树形图上方框里的一个名字,惊讶地读出来:汪xx? 顾皱着眉头,露出一种复杂难解的表情,最后露出无奈的微笑,说道:“他的先祖本是我族中人,元朝末年跟随汪大渊,从婺源搬迁出去,后来虽然相认,他们还是依照祖训,继续保留了汪姓。” 韶仪吃了一惊,不知道说什么,半晌才回过神来,说道:“你这位太爷爷去日本,也是去做汉jianian……顾问?” 顾又对着电脑打开一份文件,投影上显出一些黑白的老照片和当时的报纸。 他一边播放着这些资料,一边说道:“1938年日本侵华战争接连胜利,继上海南京之后,广州、武汉重镇都相继沦陷,倭国一边武力侵略,一边是以近卫内阁的名义发表了三次“近卫声明”,对当时的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汪与老蒋向来有矛盾,在38年年末离开重庆政府,随后发表响应招降的公开信,即是史上的艳电声明。 消息传出之后,举国哗然。 太爷爷早在汪刺杀摄政王载沣被捕的时候,参与过营救工作,对族人夸他是人中龙凤,青年翘楚,汪本人对太爷爷也很尊敬。 他听到这个新闻,决定带上孙子孙女去劝阻他,希望他看在祖宗后代份上能够悬崖勒马。 一开始听说他在当时的满洲,祖孙三人到了东北,路上去祭拜箕子墓,发现被日本人盗发,于是一路跟踪,半途看到伪满洲的新闻,说汪到了上海“组建新政府”,于是太爷爷决定自己去上海找他,让孙子继续跟踪这支小队。 太爷爷到上海找到他,后者正准备出发去日本谈判,太爷爷跟着他不放,晓以民族大义,先辈祖训。他只说自己决心已定,见他跟去日本,一路也没有难为他,反而说让太爷爷看看倭国工业的领先程度,就明白自己的忍辱负重苦心。 韶仪瞠目结舌地听着这些故事,心想这越扯越没边了,脸上也现出顾秉三脸上的那种复杂表情。 看到阿九在电脑上翻看那些家谱,就打趣说道:“这名字不好,既然祖上是以汪洋大海为姓,他偏偏又要去学只鸟去填海,这不是把自己给埋了?” 阿九头也不抬地说道:“他给自己起这个笔名,是觉得自己韧性不够,做事不能持之以恒,后来果然禁不起……” 顾站起身,叹息说道:“太爷爷为什么去找他,不仅因为他是同族叔辈可以倚老卖老,而是……他们可能和那个缁衣会有一点关系。” 这事我只听过一星半点,太爷爷介绍刚出狱的汪给一位老朋友,就是清末著名的纵横家王闿运,这个人是船山学院的山长,据说身后就是神秘的缁衣会。 汪和王闿运的学生杨度一起留学日本,他们一人选择参加革命,一人选择做袁世凯的国师,想不到后来竟然殊途同归,都走上被人唾骂的道路。 韶仪听得头都大了,他自幼听爷爷讲过一些民国典故,就笑着说袁大头死前喊什么杨度误我!看来他这国师当得比姚广孝差远了。 又盯着一脸英武之气的青年相片看了一会,对阿九说道:“别的且不说,你们家这些男人一个个长得,不是一般的帅啊。” 顾抬头看着韶仪说道:“我是突然想起缁衣会这档子事,所以讲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给你听,这个组织轻易不会出现,更不会轻易放弃,你如果下次遇到,立即逃跑,跑不掉就报警躲起来。” 韶仪想开玩笑,说自己也没有做汉jianian的二大爷,不用担心这些,话到嘴边又吞回去,点点头表示记住了。 低头看到桌子上放了不少资料,薄厚新旧摞在一起,暗叹他们几代人因此付出的心血,这柄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真是要命,还不如不知道,比较起整天担惊受怕,无知无觉地死掉算是件幸福的事情。 韶仪把桌子收拾好,说不如趁早上去海边逛逛,一会再去其他地方。 三人走到海边,时间还早,沙滩上没什么人,远处海面上腾起朦朦雾气,一群白色海鸟在水面上徜徉,顾沿着沙滩慢跑。 韶仪卷起裤腿站在冰冷的水里,一会又到黑色砂石间去找贝壳。 阿九从岸边的大石头上朝他走过来,裹着衣服,冷得直发抖,韶仪看到她的眼神看起来非常遥远,迎着海风对他喊道:你——要——帮三哥,别人帮不了他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