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风向 (第2/4页)
清,估计学武的心也死了。 他正想着这掌门比青城姑娘还不如,又听到对方喊“偷师”,该不会是说自己吧?门中那名壮汉当即跳了出来,对着李景风喝骂道:“你谁?干嘛在这里偷看?” 李景风心想,你若不想给人看,何不把门掩上?又想,此处归北鹰堂管辖,要人家关门似乎也没道理。他本抱着观摩学习之心,于是问道:“在下只是路过,好奇看了几眼,得罪莫怪。”说着抱拳作揖。 那掌门问道:“你莫不是来拜师的?不必客气,一年收费五两,勤快些,三年便可领侠名状。” 李景风心想,拿这么个小派门的侠名状只怕连护院的功夫都学不着,不过北鹰堂既然是当地派门,要顾着面子,他也不是爱逞口舌之快的人,只说:“不了,我真是路过,想往北去呢。” 那掌门见李景风腰间挂着一柄好剑,问道:“你会武功?领的哪个派门的侠名状?” 李景风忙道:“我不会武功。” 那掌门疑惑道:“不会武功?那你挂着剑干嘛?”又上上下下打量李景风,问道,“犯了案子?想逃到崆峒来?” 李景风忙道:“没!没的事!” 那掌门见他心虚,更是疑惑,出爪就往他身上招呼过去,李景风眼捷手快,一个闪身避开,说道:“你怎么突然动手?” 那掌门见他避开这一爪,道:“还说不会武功!”说着脚下一扫,踢他下盘。李景风纵身后跃,仍慢了一步,右腿胫骨一痛,险些摔倒。掌门伸手抓他胸口,他挥臂阻挡,撞了一下,手臂酸麻,被对方扣住关节。 他方才见人不济,没想到自己动起手来更是不济。那掌门说道:“还说不会武功?在我手底下还走了两招呢!” 李景风心想:“很了不起吗?”又道:“我真不会武功。你干嘛突然动手打人?难道崆峒就没王法了,北鹰堂便是土霸王?” 那掌门道:“你不会武功,这把剑哪来的?”他先去摸李景风胸口,摸到一叠银票,顺手掏了出来,又把他佩剑撷走。李景风喊道:“还我!”他倒不在意那些银两,但初衷却是沈未辰送他的佩剑,当即伸手要夺。那掌门顺手将他架开,喝道:“押住了!” 几名壮汉立即上来将李景风抓住。 那掌门看了手中的银两,两眼发光,说道:“你身上哪来这么多银两?四十几两……是偷来的还是抢来的?” 他见李景风穿着平凡,不像是身怀巨款的模样,自称不会武功,虽然毛手毛脚却也跟他过了两招,至于这把剑更是来历不明,顿时起了疑心。 李景风道:“那是朋友送的。” 那掌门哈哈大笑,说道:“四十几两银子跟这么好一把剑?送的?我怎么没认识这么好的朋友?”又喝道,“你再不说实话,我便将你押入牢中,慢慢审问!” 李景风只得道:“是青城公子沈玉倾送的,我跟他兄妹是朋友。” 那掌门一愣,问道:“沈玉倾?青城的公子?” 李景风道:“青城掌门的长子,沈大爷的独女。” 那掌门道:“去你娘的!就你这德行能认识这种大人物?” 这下李景风真不好分辩,自己这样一个小人物如何结识青城世子?于是道:“沈公子目前在唐门,他们在灌县下的船,你派人快马传讯,马上就有回音了。” 那掌门骂道:“我还派人去传讯?你定是饶刀马贼的走狗!莫不是来这探风?抓进牢里,让我慢慢审他!”又哈哈笑道,“好死不死,自个送上门的功劳!” 一名弟子劝道:“掌门,听他口音似乎不是本地人,功夫又差,不像是饶刀马贼的。” 掌门笑道:“这就是饶刀马贼的手段,他故意请个外地人,又不会武功,让人不起疑。” 李景风急中生智,喊道:“我若是马贼,身上哪来的四十多两银子?带这么多银子不更使人起疑?” 那掌门一愣,一时想不到反驳的话,只好道:“就算不是马贼,也不是好货!总之先关了,再去查查他几时进的镇,从哪个方向进来。” 李景风左思右想,始终想不出证据,听掌门这一说,这才想起,忙道:“我住喜福客栈,寄着一匹马,马跟马鞍上有青城的印记,那可假不了!” 那匹马是沈玉倾所赠,虽是在唐门买的,但马是贵重之物,更是脚力,若是失窃多有不便,是以购马时多会在马身上烙下印记,同时马鞍上也有记号,声明是青城所有,这样寻常马贼便不敢窃盗。 那掌门一愣,派人去看,去的人回来,报知果然有青城的印记。 李景风道:“不是青城的人,哪有这东西?难道我是从青城杀人越货?你抓贼也得有个证据啊!” 那掌门又盘问了几句,点苍使者遭刺之事他知道得不多,又关系到沈玉倾兄妹的父辈,他不敢多说,只说自己本住青城外,意外结识了沈玉倾兄妹,这次特地北上,搭了便船前往唐门,要来崆峒游历,这剑与银两俱是他们兄妹所赠。 那掌门见李景风对答如流,有些从四川来的消息又与李景风所言吻合,不由得信了,讶异道:“原来真是青城的朋友……得罪了!快放开客人!” 那几名壮汉将李景风放开,李景风动动肩膀,有些疼,但应没伤着筋骨。那掌门又道:“在下姓高,单名一个遇,是北鹰堂的掌门,辖着陇川镇附近三十里。还请小兄弟入内坐坐。” 李景风忙摇头道:“你把剑跟银票还给我就是。” 那高遇当下便把银票跟初衷递给李景风,又道:“小兄弟要往北去?对崆峒地界熟吗?要不且留两天,让在下介绍些风土人情,也算赔罪。”又道,“小兄弟既然有这么大来头,就该带着青城的文书入崆峒,也免去一路上的麻烦。” 他临行前,众人确实劝他带着沈玉倾的亲笔信上路,要拜师学艺也方便。他个性耿直,书剑俱是朋友间馈赠,银两马匹是借的人情,唯独这文书一旦出示就得人另眼相看,那是仗势,他坚决不收,果然遇上了麻烦。他听高遇这样说,便道:“收了银两跟剑已过意不去,哪好意思麻烦人家。” 高遇点点头,道:“小兄弟很有志气,只是北去有些凶险,有些事还是得知道。你莫推却,多住两天不妨事的。” 李景风推辞不过,只得跟他进了北鹰堂。高遇派人端茶送点心,李景风问道:“我在青城有听过一个南鹰门,倒是跟北鹰堂有些接近呢。” 高遇哈哈大笑,说道:“不是接近,我们南北鹰门本是同源。” 李景风大奇,问了原因,高遇这才说了掌故。 原来在昆仑共议前,九大家并没有固定疆界,小派门效忠的大门派往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