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六章 收益颇丰 (第1/1页)
“使用越级召唤卡!” 忍下想要试剑的念头,刘旸继续。 如今刘旸召唤出来的人物中,只有赤龙皇与燕赤霞是仙侠人物;哮天犬是神话人物。 因此,对于再一次召唤仙侠人物,刘旸心中还是有些期待的。 没有多久,系统的提示声便响起,“恭喜宿主召唤出:长眉真人。” 姓名:任寿 绰号:长眉真人 出自:《蜀山》 修为:仙道六重天 功法:《九天玄经》《帝府天箓兜率真敕》 简介:峨嵋派开派鼻祖,信仰玄门正宗,道家嫡系。 现植入身份:峨眉派鼻祖,现沉睡。 “仙道六重天据系统介绍,对应的是涅盘前三重,这可比燕赤霞强了无数倍了!果然不愧是蜀山系列中数一数二的强者。” 对此结果,刘旸极为满意,这才是真正的仙侠人物,“长眉真人的实力恐怕在整个仙侠级别中,也已经是有数的高手,或许仙侠人物最强也只是这个级别了。 想要比肩四转邪神或涅盘,恐怕只有神话存在,当然,哮天犬这个给神话丢脸的家伙不算。” 有了一个强大的仙侠人物坐镇蜀地,寻常邪神也不敢轻易冒犯,刘旸也算省下了一份力量。 随后,他的目光落在巨阙剑上。 巨阙同样为欧冶子所铸,巨阙钝而厚重。阙:通“缺”,意为残缺。但其坚硬无比,故号“天下至尊”,其他宝剑不敢与之争锋。 并且巨阙与承影、纯钧、鱼肠、泰阿、湛泸、龙渊、工布,合称为“八荒名剑”;与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并称“越五剑”,因此,并不比十大名剑逊色,与工布一样,只是名气没有他们大而已。 巨阙是不折不扣的大剑,挥之,则剑气纵横。 刘旸仔细端详一翻,对此很是满意,因为他的藏剑库内,又将多出一把至尊之剑。 最后,只剩下随机军团卡与十大猛将召唤卡各一张。 猛将就相当于刘旸的手下将在此多出一位神将,甚至极有可能是比肩合一乃至归元的二阶神将。 军团召唤卡,刘旸却是抱有很大的期待。 “岳家军可是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希望这一次的军团召唤卡同样不会让我失望。” “恭喜宿主召唤出大唐玄甲军!” 名称:玄甲军 人数:1万人 军种:重甲骑兵 现植入:李靖新练精兵。 “人数虽然比不上岳家军,但精锐程度,却是不比背嵬军差,甚至更强啊!” 刘旸大喜,对于玄甲军的名头他可有听闻的,更何况系统的介绍也够全。 当初秦王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 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 而且当初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也是凭借这支军队的强悍才能夺得皇位,坐稳天下,可见这支军队的强大。 “如今李靖手中有了这支精锐部队,看来对方除非让各大宗门的高手进入军中或可有机会抵挡一段时间,不然必败无疑。” “不过,武者擅长单打独斗,在战场上,到底能发挥出几分实力,还未可知!” 刘旸心下思忖,当初神洲名义上归属于大汉皇朝,虽然各洲一直以来阴奉阳违,对朝堂并无多少敬畏。 但因为自信武力高超,因此并未练出精兵,如今面对这种局面,如果是同为各洲的其他势力,或许双方能够凭借军中高手的强弱奠定胜负,但面对大汉皇朝这等精锐却没有这种可能。 更何况,刘旸册封的神将,可是不比各方势力插入军中的强者弱,甚至在战场上的发挥比他们更强大。 “唉!如果能够再多召唤几支军队,那么统一神洲的速度恐怕会更快,可惜了……” 刘旸依旧不知足的说道,不过很快他便将最后一张十大猛将卡选择使用。 “恭喜宿主召唤出薛仁贵!” 姓名:薛礼,字仁贵 武力:103 统帅:100 政治:90 智力:91 天赋:弓神 简介: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着,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现植入身份:武帝册封左骁卫大将军、幽洲都督,拥兵十万。 “薛仁贵不愧是薛仁贵,两项属性破百,另外两项更是达到90以上,刚一出现,还给我带来了十万大军,在幽洲插入了一根钉子!” 说到幽洲,刘旸想起来,自己的舅舅曹峮现在率领大汉第一强军骁骑军以及禁军十二卫之一的虎贲卫正驻扎与幽洲边境,对峙蛮夷大军。 而且卫青、霍去病两位名垂千古的大将如今也在曹峮麾下。 “时隔一年多,边境一直未曾传回消息,到底发生了什么?” 心中疑惑,刘旸随即吩咐道:“曹正淳,去查查幽洲以及大将军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诺!” 如今,大汉皇朝的局势已经比较明朗,除了大将军曹峮御敌边疆以外,就只有北海之畔的大皇子刘炚。 刘炚的母亲本就出身将门,因此很得武将的支持,不过随着兵权早已被他分给系统召唤出的名将猛将,其他武将要么被罢黜,要么解甲归田,要么就是选择投靠刘炚。 “这位大皇兄坐镇北海五年多,毅力还真是超凡!” “不过至今没有什么消息传来,到底是有了其他心思,还是……” 刘旸知道,神洲四海并不平静,每隔一段岁月,便会有近海海族发动袭击。 最严重的一次,海族杀入神洲数万里,占据名川大河,给人族带来了极大的创伤。 随着高祖建立大汉皇朝,海族再次上岸,不过他们遇到了鼎盛时期的大汉皇朝,被一举击溃,死伤近百万之巨。 若非因为在海中不利于与海族战斗,恐怕当初高祖都有心彻底平定海患。 而从此之后,四海驻兵便是惯例。 两百年来,抵挡海族大举进攻十数次,每一次都损耗不小,当然,海族死伤更多,只不过,海族的基数太过庞大,根本不在意这点损失。 “看来四海之地也不能掉以轻心,先辈都能抵御海族,若是在我这里出现差错,那可丢人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