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零三章 虚空长城 (第2/2页)
国网络安全程度均符合无限制抗挤兑理念,这些指标均常年维持在帝国安全规范所要求的最高标准的十万亿倍以上。当前帝国网络所有可以提供的服务均可精确至每一个独立个体。” “那么现在,帝国的外部还有可能伤及到根本的、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情况吗?” “目前,帝国的外部是稳定的,帝国虚空航路正在拓展,已经得到稳固的部分并未在其周围的虚空环境中捕捉到需要引起注意的死潮活动、不明实体活动、不明模因活动或未知文明活动的痕迹。帝国的边境稳定,克里兹主席已经确认,部署于帝国边境的虚空巡天雷达阵列接收到的虚空背景杂波正常,未发现帝国边境附近出现异常的活动痕迹。” “对这一万亿年以来的死潮活动进行分析后确认,当前的死潮高爆发活动周期为五亿一千万文明主轴资讯年,高爆发活动相对稳定,峰值时期断裂带数量极差为五,处于可预测可抵抗范围内。” 帝国开始调集更多的工业力量,“伟大征程”级的蓝图出现在了千百万亿座船台中,无以数计的生产线一刻不断地生产着组建这些庞然的虚点跳跃船的每一种配件,它们在极其严苛的环境里被小心地总装成型。 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这一型帝国最强大的虚点跳跃船从一天出厂一艘的速度逐渐转变为每小时出厂一艘。很快地,这一数值变成了每分钟一艘、每秒一艘甚至是一秒十艘的水平。 然而,在伟大征程级不断离开船台、整装入列的时候,这些正在开足力量完成任务的船台和生产线的背后,还有千万亿倍的冗余在等待着帝国的命令。 只要一声令下,帝国强悍的工业底蕴就将展现,帝国的造物将铺展延伸出去,直到星空的尽头。 “大家是否支持这一项目?大家所管辖的天区是否有态度和能力支持这一项目?如果反对的话,请说明各自的情况和理由。” “第七天区支持这一项目,第七天区可以提供足量的研究人员,帮助在项目的进展中分析变动的虚空坐标参考系。” “第十四天区支持这一项目,场生命将延伸自己的躯体至每一艘舰船和每一条航路。” “第十六天区支持这一项目,可以移动的涌现发生器和逆涌现发生器已经可以进入量产阶段,它们将会为航路的开拓提供更多一层的保障。” “第一天区支持这一项目......” “第五天区支持这一项目......” “第四十六天区支持这一项目......” “第三十四天区支持这一项目......” “第八十一天区支持这一项目......” “第十八天区支持这一项目……” 并没有什么好拒绝的,或者说,这个宏伟畅想并不是由一个或者几个异想天开的学者或者管理者提出的,它本就来自于帝国的众生,并且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地影响着整个帝国的思潮。只是现在,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是时候将这个宏伟的畅想付诸于实际了。 帝国向虚空中延伸的航道开始变得活跃,更多的“伟大征程”级虚点跳跃船穿梭于它们的前辈所踏出的伟大征程途中。无以数计的闪光在道标世界之间跳跃,就像是一张神经网络正在传递最兴奋最激动时那密密麻麻的神经信号。 “其他文明对此作何表态?” “λ文明联合体有意与我们共同建设这一项目,它们的要求是能够共同拥有部分航道的所有权、管理权和控制权。同时,λ文明给出的方案中提出,在该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将会派遣部分人像至边界处,以守卫的名义。” “除λ文明联合体之外,其他文明并未给出对该项目具有建设性或者关键意义的建议或者要求,这些文明的代表要求帝国签下协议,保证这些航道以及未来所建设的后续工程不会影响自己所在的文明未来正常的发展与扩张。” “如此,那就没有其它问题了。” 虚点跳跃船们集结在一起,在帝国的边疆世界中结阵,形成庞大严整的舰队。而在舰队中央,比星系群还要巍峨的金色巨影令伟大征程级的身影变成了明日身边的微弱星芒,它们是临渊之舟,它们承载着总量可观的补给。 曾经,在帝国数次陷入即将灭亡的绝望边缘时,许多涌现出来的思潮中都会包含有这样的想法:倘若有朝一日能够筑起一座长城,一座能够抵御外来的灾难,一座能向帝国的境内示警的长城,一座跨越虚空所有象限的绝境长城?如果有一座这样的长城存在,那么帝国能不能变得更加安全,能够不再有这样多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绝望地挣扎呢? 这道长城将与帝国的境内维持联系,并以无数的世界丝线作为传讯的通道,无论是来自风场内部的灾害,还是从更加深远黑暗的虚空中袭来的灾难,这道长城都将成为帝国的第一位斥候、第一双眼睛和第一道防线。 曾经,这个计划遭到过否认,甚至在帝国力量逐渐恢复的时候也遭到过讥讽。 除去看起来根本不可能的浩大工程量之外,这种做法看起来完全就像是要把文明包裹在一个封闭的乌龟壳里,长城将成为文明可以抵达的边界,然后它将成为牢笼,再也出不去——看起来安全,实际上却是文明自己了断了自己在未来继续发展与扩张的可能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无以数计的大事小事一遍遍地洗练着帝国的思潮,并逐渐使得“长城将化为牢笼”的固有偏见被击碎——长城是帝国的结构,也是帝国在虚空中安身立命的工具。工具的使用是为使用者所掌控的,这一点,它与任何工具一样。 慢慢地,曾经那看起来不切实际的计划开始被研究者们搬上台面,并得到了认真仔细的分析论证。 最终,他们证明,从理论上来说,这个曾经如同天方夜谭一般的畅想,是可能实现的。这道位于风场边界的绝境长城,是有可能被建起的。而在这天方夜谭般的计划被确定并非不能实现之后,与之有关的研究或许长久以来并没有变成主流,但却从未断绝过。 同时,在项目方案逐渐成型的过程中,长城的一切疑问也开始得到不断的解决,此前许多的疑问与错漏之处也开始细化。最重要的是,它的建设位置被最终敲定了——一个此前还未被发现,但是其象征意义和实用意义均足够充分的位置: 烈阳风顶。 作为一个可行的项目,它于星明帝国远征纪年3000000000287年被正式批准。八年后,星明帝国在烈阳风顶建设绝境长城的计划,正式迈出了第一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