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明帝国_第一百零四章 无尽的能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四章 无尽的能源 (第2/2页)

代价,负责研究此项目的人终于确定,这种性质奇特的信息通道是的的确确可以量产的工业量产模型。而非单一的,不可被复制的实验性质存在。

    在这一基础上,维多维尔和维斯瑞凡开放了所有的限制,在秩序世界的边缘,一道晶亮的透明“墙壁”开始从宇宙的边缘被拉起,而在翘曲空间内最靠近虚空的角落,卡文瑞尔等人开始借助日益庞大的分散式数学率核心网络,在高位节点中进行环境设计与属性复制,而具体的运算细节则交由分散在主节点附近的大量下层节点来进行细致验算。

    由于经过编码的晶能结构足以支持任何逻辑门,因此,数学率核心在进行信息赋值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强大的超级计算机来使用,尤其是在混沌运算和模糊判定方面,相当数量的,甚至可以进行临时切换的海量异种逻辑门组合在一起。使得机器自身的处理能力比起单一的二进制甚至三进制计算机要高出无数倍。

    然而,交由这些强大的验算阵列所处理的,则是复杂到足以将曾经的星明联邦全部人口大脑烧坏十几次的复杂任务,维持纯数学环境的运转,以真正可以与无形的数字效果同等,但却切实可控的信息作为其中的“元”是制造该环境的基石。

    而要真的制造并维持这样的环境,所需要的是千百条不同层次的方程和相当强大的供能与信息隔离手段,毫无疑问,这与曾经的那种“初号机”所能达到的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卡文瑞尔估计,如果没有晶能护盾和被绑定了反触发方式,可以在数学率灾难一旦泄露就进行瞬间闭合的翘曲长墙,即使是这条路再单一再有必要,皇帝也不一定能这样轻松的批下如此的命令,一旦约束措施出现问题,与空间性质相似但是与现实空间差距巨大的数学虚幻构造将严重冲击维斯瑞凡的安全,进而是整个世界碎片的稳定性和星明文明自身。

    研究过程对于卡文瑞尔等人而言都足够称得上冗杂,甚至是漫长。在秩序世界层面上的广泛概念,如果只是看出其位于这一层级的性质的话,只需要找出几个特征即可,但是如果想要还原出来,即使是在相对而言的“虚拟环境”中进行还原,所需要的细节和匹配尝试复杂度也高的惊人,失败,甚至是网络整体宕机重启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不过幸好,坚固的设备约束外壳和冗余机组总能扛下这些临时暴涨的“荷载”。

    而另外的问题,或者说现状,就是这些研究必须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没有任何捷径,也没有任何可以省略或者“加速”的过程。

    对于永动钟的进一步研究使得其在保证约束时间流动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介入”或者说是控制时间流速,原本这被认为可以加快成品出现的速度。

    但是,后来却发现,无论如何调整,个体始终无法避免的要接受时间轴的影响,而要想“加快”或者“放慢”时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提供对照组,在单一的时间轴中,无论是加快或者放慢时间流动速率,其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不过幸好,维多维尔这次没有收到任何一个人的莫名预感报告——或许运气也是守恒的,在倒霉了成百上千年,就连家都沉没在死潮所导致的混沌旋涡中,整个文明又被直接跑如虚空还损失了五艘方舟和绝大部分人口,在积攒了足够的倒霉事件之后,现在总算是顺利了一点——世界没有突然崩掉,也没有刷出来莫名其妙的跟踪物,更没有来自自身古老时代的束缚和指手画脚......

    研究所需要的时间是漫长的,千百年醉心于一个课题,对于联邦末期走过来的科学家来说是家常便饭。

    然而,要是再向前推导五十亿年,甚至一百亿年的话,那一段时间对于科学发展的“黑暗历史”,哪怕是已经站在这里的人来看都会忍不住暗自垂泪——在那个时代,一个课题要想获得突破,需要在千百年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两个甚至是更多的数量级。

    一个定理的研究如果能级不够,那就只能存在于无尽的论证与猜想之中,甚至是几代人的代价都无法从海量的数据中淬炼出一条清晰的结论,久而久之,甚至理论研究方面的进步,在无数次失败的心灵倾轧中甚至变成了一种恐惧,成功似乎变得遥不可及,而这种恐惧,也开始弥漫在整个文明之中,文明成了最大的矛盾体。

    一方面,他们寻找着宇宙中的不合理现象以期能获得新的解释,但是一方面,当这些解释真的出现的时候,这些人反而会不愿意去接受它们——这样彻头彻尾,已经深刻烙印在公民心灵中但又始终没有被清晰认识的矛盾几乎彻底葬送了人口以数十万亿亿来计算,文明已经登顶宇宙的星明联邦。

    不过,劫后余生的残存个体,在割裂与家园宇宙和文明前体的痛苦之中,也摆脱了文明的沉重“质量”以及同时所伴随的巨大“惯性”。

    当然,虽然说已经十分顺利,但是并不能说问题完全不存在——晶能旋涡就像一道巨大的信息风暴,不断搅动着这片相对于其体量来说并不庞大的世界碎块,最明显,也是最先出现的影响,便是以旋涡为中心,附近的宇宙空间中开始凭空出现细碎的晶体。

    而那些早已死亡的奇特星球偶尔会像在空中拉出一条轨道一般忽然变成一根线,而这些说不清是光影还是真实的景象几乎转瞬即逝,甚至那些被认为较为危险的、宇宙创世爆炸时的碎块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开始“复活”,这些开始缓缓变形的危险能量团块比之前引起了更多的注意,不过这些渐变的自然问题并不算是太过严重——维斯瑞凡仍有足够的余力控制住这些缓慢发生的“小问题”。

    同时,在这相当长久的研究过程中,以艾思凯特的晶能控制力为技术基础,维斯瑞凡的世界资讯掌控能力为理论基础和目标,更大型的数学率输出设备在此过程中也有了新的设计眉目,联想到以后的晶能大规模应用,晶能对于宇宙的压力和维持宇宙稳定性的必要必须被考虑。

    在研究之中,一些亘古流传的知识仍然在发挥他们的作用——固结的物理环境逼迫联邦发展不得不另寻道路,因此,在环境的逼迫之下,联邦的背景数学建模与控制能力几乎已经发展到了那个认知范围下的极致。

    这也是帝国能够在那样短暂的时间之内强行冲出世界,并最终航行至此最重要的基础。

    ……

    流亡纪年4133年5月27日。

    在缓慢但是进展无可阻挡的,对超越映射建立于解释的不懈努力与尝试之中,接近千年的时光已经过去。

    无数次解析,无数次甚至是研究人员亲自以身犯险去尝试“虚数端”的存在与组成,无数摸索之中的秩序拆解方式……在帝国即使遭受重创但底蕴仍存的超越映射学基础与无数人呕心沥血的尝试之下,最终的单向剥离终于成功。

    一根“崭新”的,两端互斥的弹簧的一部分出现在这块世界残片内部,它的一端被固定在空间之中,其所输出的晶能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金色光团。

    这根“弹簧”似乎拥有无尽的延伸能力,即使是它两端的排斥“力”超出任何常规法则可以形容的范围,即使是它的形体已经被扭曲到根本不可能存在任何可以被除了纯信息描述之外直接观察的结构,但是在比起激活之前的形态下,已经被极度拉抻的信息段仍然运转良好。

    而它的另一端,则被秩序世界所排斥,从而永远被逐出任何的世界屏障,永远停留在了虚空之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