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家代理人_一百二十四章 来自同行之间的窥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百二十四章 来自同行之间的窥探 (第2/2页)

不是扰乱市场吗,想让大家都喝风啊。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长白山山珍野味,就确实是山珍野味,不存在养殖的问题。

    一直就是供小于求,你就是按照市场的价格卖,也不愁销路。

    而沅江长白山山货行,居然在两个批发市场都设置了门店。

    以批发价格进入零售市场销售,批发的价格更低。

    很多外地的经销商已经开始,在他们那里进货了。

    这不是要砸自己家的饭碗吗,虽然这个价格自己也可以卖。

    可是利润空间就被压缩了,自己可养着不少人呢。

    王德厚捂着自己的腮帮子,算计着自己偌大的开销:

    “自己的姐夫,今年又有可能上升一步了,这开销就少不了”。

    “自己大哥那里的供奉也缺少不得,各个部门的打点、孝敬”。

    “加上即将来到的二个节日;元旦、春节,这是要大出血的呀”

    “这是一大笔开销,全指望这些山里出来的东西呢。”

    “自己的其他生意看着排场不小,实际的利润空间却不大。”

    “想到自己上个月送出去的中秋节礼”。

    “打点方方面面的关系,人脉资源那可是小二十万呐”

    “自己所有生意的利润,加在一起一年也不过百万。”

    “其中的孝敬人情,就得开销出去大半。”

    “所有的生意中,就是山货的利润最稳定。”

    “如果让沅江山货行继续搞下去,自己怕是得亏钱了。”

    王德厚暗中下了决心,决不能任由沅江山货行胡来。

    得先调查清楚,这家山货行有什么来头,然后才能想具体的对付办法。

    王德厚自己估计,这家山货行肯定也是有背景的。

    这样大的销量,就不是哪个村的收购站可以提供的了。

    最少也得跟自己一样,得是一个镇、乡及几十个村子的采摘量,才能供应得上。

    自己的主要财源,就是自己姐夫原来负责的乡镇。

    七个村子将近一万人的采摘量,是价格最低廉,利润最大的。

    在其他的关系乡镇设立的收购站,收购的山珍货源价格就高的多了。

    想到这里,还是暗自佩服自己的姐夫,要不然,人家能步步高升呢。

    八年前想的办法就厉害,居然想到,利用职位之便布置行政任务。

    说山珍是国家出口的任务,下达给各个村,要求必须完成一定的数量。

    而且不白干,有国家补贴。

    采摘的成年人每天四元,孩子两元。

    借助国家的名义,自己只需要很少的付出。

    就能得到,村民每天采摘到的几十斤的山货,这个数量很庞大。

    八年前的兴林乡,人口将近八千人,几乎是老幼都可以上山采摘。

    兴林乡太偏僻了,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山民淳朴的很。

    知道自己是给国家出力,也情绪高涨,他们认为山是国家的。

    山里的产出自然也是国家的,自己就是帮助国家收回来。

    还能拿到补助,心里自然就高兴的很,干劲也足。

    自己几乎就是出了点烟钱加上运费。

    就以极低廉的价格得到了,这些山里的财富。

    而自己也算有良心,这些年的补助不是一直在涨吗。

    如今,甚至已经达到干蘑菇一元一斤。

    干果五分钱一斤,已经是按照实际重量付钱了。

    如今姐夫虽然已经高升了,可是那里的实际负责人依然是他掌握的。

    所以由最开始的国家补助采摘。

    到目前的国家收购的虚假政策,就一直贯彻了下来。

    如果沅江山货行的背后人物,确实是有背景的。

    而且是自己的姐夫不能轻易得罪的人,就搞联合定价。

    首先得稳住市场的价格,大家才能都有钱赚。

    如果是背景普通,只是收购来的山货。

    就想办法逼迫他们,让他们直接把山货批发给自己。

    反正山货是不愁销路的,自己只恨货源少,不怕卖不掉。

    想到逼迫,自己又意得志满起来。

    “有大哥在,想让这些人的生意倒闭也不是难事。”

    “毕竟自己还是有善心的,给他们点利润。”

    “让他们作为自己的基层采购部门,给自己提供货源就可以了”

    王德厚暗自感叹自己的父母,给自己起的好名字。

    就为了这个名字,自己也得厚道点。

    只要对方识相,听话,自己也不是非得赶尽杀绝。

    有钱大家赚呗,前提是自己得赚大头。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接触,发现这个山货行的老板很神秘。

    居然没人知道到底是谁,问及老板是谁,山货行的服务员就避而不答。

    就算是借口跟老板谈生意,要见老板。

    得到的回答也是:“谈生意,跟我们店长谈就行。”

    “老板很忙,我们平时也联系不上”。

    再深入的打听,法人是个叫贺兰的妇女,是京都下放到春城的。

    原来在博物馆工作,家里是有背景,是老牌子的红色家族

    但是丈夫去世以后就跟嫡系不怎么来往了,现在带一个女儿生活。

    可以判断这个生意不是红色家族的,人家还看不上这些。

    就算是下面的旁支,做的生意也不会安排女性主持。

    贺兰本人没有任何的经商经历,忽然的就辞职做起了生意。

    目前经常在,友谊商店附近的一个精品屋坐镇,卖的也是长白山特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