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四章 第一把刀具 (第2/2页)
,水池里面的水还可以救火;靠大门一侧是加工坊,是铁器加工成形的地方,铁砧、铁锤等器具一应俱全;靠里边则是堆放材料的区域,中间以砖墙隔开,一边堆放煤块,一边堆放生铁疙瘩。 此时,田力手里正拿着一根筷子粗的铁棍对着空中端详着,看有没有直。 “田大师,东西都齐备了吗?”钱进一边打趣着,将手上的坩埚小心搁地上。 田力瞄了一眼地上那个新奇物件,回道:“都好了,只等老爷示下。” 钱进走到跟前,一一检视桌上那些各式形状的细铁棍、锉刀、刮刀、长条细铁片等物件。之前他已将需要打造的铁器形状、尺寸等一一说明,没想到田力领会的快,这些粗胚基本上八-九不离十。他忍不住赞了一句:“不错,等这些工具造出来之后,你上哪里都可以有饭吃了。” “老爷说笑了。看到老爷想出来的这些物件,外面的天地我已经不稀罕。”田力正色说道。 “说这些还太早了。”钱进笑了笑,吩咐道:“先打造一把锉刀吧。” “好呢。” 田力拾起桌上一铁片交给钱进。钱进接过细细端详了一下,这块长方形铁片长约二寸多,宽约一寸多,厚约半寸,只是铁片末端被手摇砂轮齐根磨成了楔形切口的断面。这便是凿刀的粗胚了。 他吩咐田力将石墨坩埚放到炉膛里,自己则将打磨光亮的凿刀粗胚用木炭粉糊住,外面再包一层白粘土,并密封好。一切准备妥当,他把手上这个疙瘩放到石墨坩埚里面立好,盖好厚厚的陶盖。 “拉风箱,开大火。”钱进吩咐道。 旁边一名帮工的伙计开始驱策拉风箱的骡子。半个时辰后,钱进用钩子揭开陶盖,只见石墨坩埚里面已经通红一片。他找来钳子夹出那块被粘土和木炭粉包裹的粗胚,扔到地上敲开,拨开外面发红的陶土,他从里面捡出凿刀粗胚扔进旁边的水桶里。 只听嗤的一声,木桶里面升腾起了一阵水雾。 钱进将铁片从水中捞起来洗净。表面看那块铁片除了脏一些,并无多大变化。可实际上,经过渗碳处理,这件粗胚的硬度已经极高,不过它的脆性也提高了,还需要回火。不过,在此之前他还得继续将凿刀的刃口用手摇砂轮细细打磨,作用便是开刃。 没有高速砂轮,这道工序真是费时又费力,好在田力接了这个活。等凿刀的刃口已经极为锋利,且刀身被打磨得雪白光亮,钱进吩咐田力可以停下了。 紧接着,钱进吩咐工匠另外起了个炉子,里面烧的是木炭。钱进将凿刀扔进炭火中烧了一刻多钟,再夹出来让它自行慢慢冷却。这一道工序便是回火,主要是提高凿刀的韧性,不会脆断。之所以不用煤火,原因便是煤里面硫等杂质太多,影响凿刀性能。 回火完毕后,依然是打磨,确保刀面干净,刃口锋利,同时为下一步烤蓝做准备。之所以叫烤蓝,是因为刀具在加热的时候表面会长出一层rou眼可见的蓝色薄膜。其实,凿刀 田力准备了一些“酒头”装在薄铁皮盒子里,度数有八九十度。钱进吩咐田力将酒头点燃,自己则夹着凿刀刀身在火苗上烘烤。这道工序极为讲究,若是烤蓝不均匀,需要重新将刀身打磨干净重新烘烤。当然,刃口是不需烤蓝的,会影响刃口的锋利程度。 不多时,凿刀一侧rou眼可见地“长”一层蓝色薄膜。等一侧布满铁蓝,他又将刀身翻过来烘烤另一侧。此时,钱进的额头上已经布满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田力在旁边大气都不敢出,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凿刀上发生的变化。 “幸不辱命,第一件刀具制作成功。有了这把铲刀,便可以在锉刀粗胚上刻纹。“盏茶功夫后,钱进将第一件作品放好,同时擦了把汗水。 有了凿刀,锉刀便可以制造了。说白了,锉刀是用来磨削的,刀身上需要用凿刀切出细细的齿纹。锉刀的用途不同,齿纹的纹路也不同。有单向纹理的,只需用凿刀切出等间距细密的齿纹便可;也有交叉纹理的,斜切了之后还要纵切。 道理很简单,可这活需要耐心。 钱进将锉刀固定在木板上,用凿刀在锉刀刀面上比划好,然后挥动小铁锤。只听“叮”地一声,锉刀刀身上出来一道切口。因为锉刀的刀身也是用熟铁制成,所以加工起来也比较方便。 田力抹了些蓖麻油在锉刀刀面上,为的是增加润滑度。 锉刀刀身约有七寸长,接下来,钱进需要做的就是在锉刀每一面上用凿刀切出一百多道切口,且每一道切口与锉刀刀身成直角。 这活比姑娘绣花还累。就这道工序,差不多花了钱进半个多时辰。完了之后,他将锉刀用碳粉糊好,外面再裹了一层白粘土扔到石墨坩埚里面加热,淬火之后再去除刀身上的污渍。 第一把刀具大功告成。 手机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