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第一公子_第二百一十八章 九霄来信(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八章 九霄来信(一) (第1/1页)

    良摊开两张书信,半掩着笑意,对公子羽道:“公子!且看!”

    公子羽瞧见这两张纸,便是猜出了一些端疑。

    纸张,按常理言,这个时代是没有的。如果有,也只可能是九霄宫有。

    纸张制造并不难,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

    试问天下什么最重?金银钱帛?都不是!书最重。

    书不仅重在它的重量上,还重在书中分包罗万象的知识。

    这个时代著书极为不易,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说是一气呵成,实际上,这个著书的过程却是极为漫长。

    纸张的出现,不仅让书简便于携带,若是再配上同为四大发明的印刷术,其中的改变就不可单已重量衡量了!

    拿公子羽的之前弄到的那一本《太公兵法》来说,《太公兵法》虽称不上孤本,但已能算是珍本。原因无二,便是由于数量的稀少。

    如今你再去九霄学宫瞧瞧,推门进入书库,一千本《太公兵法》堆积在书库之中。

    这些书用来干嘛?当然不是用来擦屁股的。

    这些书便是九霄学宫能聚贤才的重要原因,入九霄学宫者,每人先赠一套《墨子》,赠完《墨子》再赠一本《论语》,九流十家,只要是能弄到的书籍,买来,先印个数千套。

    不要觉得这些书流传甚广,随处可见。这个时代,若不是生在贵族公卿的门庭,你有什么资格读书?

    圣人言:有教无类。

    可你连卖一本书的资格都没有,何来有教无类之说?

    泥腿子,永远都是泥腿子。

    你志向远大,立志要成为这个时代的谋臣武将,那你要得有条件才行。

    公子羽用了一张纸,一套印刷术,硬是将九霄宫所藏书籍弄得不值一提。

    当然,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九霄宫中。

    这是公子羽和孟胜的九霄学宫敢和西河学派叫板的资本。

    若跟天下学子说,入九霄学宫者,赠书一套,天下人还不得挤破脑袋跑到滕国去?

    就算不是学子,怕也得去混个一两本书。

    得一本书,那可是得了传家之宝。

    换谁都要心动的。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讲,向来精明谨慎的易老怎么可能会让这些九霄宫的学子这么容易得到书简呢?

    只不过是聚拢贤才的一向有力竞争手段罢了。

    言归正传,话说九霄宫传来了两封信,皆是易老用中山文所写。

    不过不要多想,并不是什么机密,易老向来这般谨慎罢了。

    信中所提之事,一共有两件。

    一件是南湖练兵之事,简而言之,就是一封汇报工作进展的书信。

    书信开口,罗列了参与训练、练成归中山以及不幸在南湖练兵时阵亡的中山儿郎。

    公子羽出门细算起来,已快有一年之久,中山儿郎分批次,断断续续进滕国已有万余人。

    用蒙氏以血练兵,成效虽快,但还远不至于,能练到万余人的大队伍。

    这其中的关键,还得说到在中山的阴******女天资聪慧,入中山近两月后,终于是克服了心中的障碍,习惯了中山的生活。

    身在中山,方知中山人在魏国统治下的艰苦。

    阴女发奋图强,用公子羽教导的游说之术,很快便得到了中山民众的信任,在中山人卫彘的帮助下,联络了中山几大氏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