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第一公子_第八十七章 初步建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 初步建造 (第1/1页)

    定下了去楚国的行程,等着易辛派人过来,就要前往楚国了。

    在这之前,公子羽也很难闲下来。

    徐角带着收了七名弟子,在这四个月的路途中,徐角已经教会了他们制造火药。

    关于火药的配比,徐角便是来到腾国之后便开始实践起来。

    火药爆炸弄出来的动静有点大,为了不影响山下的腾国人。

    徐角选在了雷雨天炸山。

    暴雨惊雷,在徐角已经那七名弟子的焦急等待下,终于到来。

    一道闪电划破长空,随即便是两声巨响。

    一声是雷声,一声则是火药爆炸声。

    三友山下,一名弟子给徐角撑伞,徐角在雨幕下等待烟尘散去。

    “徐师,山体炸裂的面积略有偏差!”一名弟子冒雨跑来,对徐角道。

    徐角皱着眉,自己钻进隧道里查探成果!

    “减量!必须减量!找易川来!这恐怕震破了山体!”徐角眉眼凝重,显然是火药的量又没控制好。

    徐角身后,一名弟子手持竹条,便把这次的用料和效果都记载起来。

    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只有无数次的摸索,才能做到控制自如。

    易川也很忙碌,他是三友山的总“设计师”,每一次开凿,都会影响到三友山的整体结构。

    和三友山的热火朝天不同,谷翠两山倒显得十分清静。

    四个月的建造,谷翠两山已经大致完工。

    谷山是公子羽的九霄宫,而翠山则是河丘子民的居住山。

    没有要刻意隐藏的东西,也就没有那么麻烦了。

    在山顶建房,这个主意虽然好,但在雷雨天却是一个大麻烦。

    谷翠两山没有山体滑坡,但雷电却是大麻烦。

    避雷针的制造其实并不难,也不是现代才有的东西。

    在唐朝的《炙毂子》便是最早记载避雷针的古书,在公子羽的提醒下,防御天火的措施也逐渐完善。

    而暴雨之下得九霄宫,此时则传来孩童的阵阵读书声:

    “子曰:学而时习之……”

    在九霄宫当夫子的是学得儒学的公孙郁。

    这些孩童都是河丘一族适合蒙学的孩子们,因为河丘只有百余户人家,所以适龄孩童也不是特别多。

    公孙郁一人,完全可以应付过来。

    儒家治学的态度,以及用《论语》来作为蒙学之书,都是比较合适的。

    造纸术和印刷术制造也不难,在这个时代,很多东西只要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就会变得豁然开朗。

    等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公子羽再弄一些墨家、道家两家的著作给孩童们学习。

    墨家和道家的学问有些道理比较晦涩难懂,而且也不太合适这个年龄阶段的孩童习读。

    所以公子羽也没有cao之过急。

    二十多名六七岁的孩童,每人一张桌案,手里拿着《论语》便跟着夫子公孙郁摇头晃脑,大声朗读。

    在这群孩子的最后面,有一个一岁多的孩童,这名孩童名为乐池。小乐池就是乐舒的孩子。

    小乐池正是呀呀学语的年纪,他看大哥哥们一个个摇头晃脑,他也呀呀更着张嘴,只不过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稍不注意,摇头的弧度过大了,还会不小心仰到在地,模样很是可爱。

    公子羽也很忙,因为他也是夫子之一,他教的可不是这些蒙学的孩童。

    他教的是河丘狼骑的那十二名士卒,公子羽曾经得到过《太公兵法》,《太公兵法》在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复制下,很快就变成了九霄宫的泛滥之物。

    这个时代,知识就是钱财,书籍就是传家宝。

    没一本书都是非常珍贵的。为什么世家大族可以把知识垄断一直持续到东汉甚至是隋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