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真龙之五代工业指南_141.石墨坩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1.石墨坩埚 (第1/1页)

    原崖州都督府、现崖州州长府的大院中,来自崖州各县的铁匠们齐聚一堂。上次姜明攻略海南全岛的时候,将各地的半数铁匠带去了肇新寨,但仍有少数铁匠喜欢待在家乡,特别是年纪稍大的师傅。可以看出,铁匠们脸上挂着一副或有不安、又疑惑的神情。

    一位中年铁匠师傅向其他人问道:“你们说州长大人把咱们都叫过来,所为何事?”

    “我猜应该不是坏事,前些天县长到咱家里,通知我务必今日赶至州城。刚走进府门的时候,还让按手印签到,给了我100文的路费,你们说稀奇么?”

    古代交通不便,从县城走到州城的路途比较长,吃和住都需要花钱,姜明领导的革命军不会把百姓当作韭菜养,像这种偶然征召百姓的情况,都会补偿部分路费。

    一位年纪五十多岁的铁匠则说道:“是啊!以前的官府征集大家服徭役的时候,路费都是自己出,现在变成革命军管着大家,连跑趟州城的路费都帮咱给掏了,这样的好朝廷到哪去找?所以这次把大家叫到一起,肯定不会是坏事。”

    “没错,说不定有好事等着大家呢!”

    铁匠们还在讨论州长召他们来的动机的时候,蒋七已经在崖州州长的陪同下,来到了院子中间。蒋七虽然没有在总督府挂职,按职级没有州长高,但崖州的州长是原南汉崖州都督府的吏员提拔起来的,但他知道蒋七可是最早追随总督的老部下,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主动为蒋七引路:“蒋老,这边请!”

    蒋七来到众铁匠的面前,开门见山道:“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展示两样对东西,看完之后,你们自会明白。”

    说完,两名工人便各端着1个石墨坩埚和1箱型砂走过来。蒋七也不说破,只对站在前面的一位铁匠道:“陆师傅,官府内没有铁匠炉子,能麻烦借您的铁匠铺一用吗?”

    姜明找到石墨矿后,便让工人制作了一批石墨坩埚,过程跟生产陶器没什么差别。将石墨粉和粘土加水放到一起搅拌,再用转盘制成坩埚的样子,最后烧结成形,崖州城有专门的制陶作坊,这批石墨坩埚都是在崖州烧制的。

    姜明把推广石墨坩埚的任务交给了蒋七,自己乘船从崖州返回了儋州。

    蒋七带着一行人来到陆师傅的铁匠铺,两位工人立刻在炉子前面忙活起来,只见工人甲把几块生铁放在石墨坩埚中,架到火炉中加热;工人乙用型砂和砂箱熟练地翻制模具。模具制好后,坩埚中的生铁已经熔化为铁水,甲用钳子将坩埚中的铁水倒入模具中,1把铁犁便铸造好了。

    在场的铁匠都看惊呆了,原来打铁还可以这么玩?古代铁匠一般向政府的炼铁作坊购买生铁,或者从百姓手中收购损坏的铁器,后世90年代也常有人到农村收购铁器,姜明曾经就用坏掉的铁犁换过几根冰棒。再用手上的生铁锻造成铁犁、菜刀、铁钯等农具。

    虽然后世挖到过汉代的坩埚,但出品太少,也没有相关典籍记载,至少明清时期并未看到这种技术,所以古代应该没有坩埚炼铁的技术,至少姜明在海南并未发现证据。主要原因是没有能够容纳高温铁水的坩埚材料,普通的粘土坩埚在1000度温度下便会软化,只能勉强装1200度的生铁水,而熟铁的温度高达1500度。

    因为铁匠没有将生铁熔化成铁水的容器,所以都是把块状加热到红热状态,再用铁锤锻打成兵器和农具。像打造刀剑,便是持续锻打烧红的铁块,把生铁中的碳挤出晶体,降低铁中的含碳量,从而将铁炼成钢,所以才有百炼成钢的说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